
中国中央气象台昨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及陕西中部等地将持续5至8天35℃以上高温,热浪长达一周,其中河南郑州15日最高气温预计达44℃。44℃在中国气象史上极为罕见,网民想起清朝乾隆8年曾出现,当时北京有12万人热死,郑州民众对此次可能「复刻」280多年前纪录严阵以待。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导,北方多地将高温预警信号升至橙色。河南大部分地区昨被晴热掌控,气温不断攀升,河南气象台预计高温天气在今日至周三达鼎盛,郑州最高气温明日可能达44℃,就连夜间最低气温也可能高达33℃,暑热将贯穿一整天。
河南官方已吁民众避免外出,北京有260头猪集体中暑,消防队火速驰援喷淋降温;东北也出现罕见空调装机潮,有七成用户是热到首次装空调。
据大河报报导,44℃这个数字在气象史上极为罕见。在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极端高温之一,就发生在28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
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乾隆八年京畿地区应急体系初探」考证,乾隆8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夏天,华北地区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酷热。天津镇总兵官在给乾隆皇帝的奏折里写道:「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意思是天气热得土地和石头都像要被烤焦了一样,船上桅杆顶端的金属装饰都仿佛融化流淌了。
另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普查,乾隆8年夏天,当时的官方史书「清高宗实录」也留下了「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意为湿热的程度远超往年)的记载。
历史的酷热令人心惊,而眼前的「烤」验同样严峻。河南省气象和疾控部门已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提示,提醒公众,未来一周将是今年入夏以来最难熬的时期。河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提示各地有关部门做好高温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并提醒市民尤其是长者、儿童、孕妇及长期病患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湖北铁路部门在火车站室外空间打开喷淋系统为旅客降温,河北石家庄日间开放7处防空洞供市民避暑,日均接待逾3000人。
高温下,山西大同近日有清洁工用4小时徒手翻找8吨垃圾后,助广东游客寻回智能手表,引发争议。辽宁、吉林、黑龙江近日对冷气机需求激增逾3倍,其中七成用户为首次安装。北京密云区一检查站有两辆大货车运载的260头生猪热中暑,密云区古北口消防救援站火速驰援,为猪喷淋降温20分钟,为司机解决了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