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入四五万,零门槛当网红」,MCN机构的高薪广告让人心动,吸引不少新手入坑,但有广东主播直播12天赚200元,解约却被索2万违约金。还有主播因为平台停服被追讨5万违约金,苦不堪言。调查发现,部分MCN设霸王条款、诱导「擦边」博流量,还在合同里小字藏陷阱,专坑没经验的新人。
南方都市报报导,7月以来,多名主播讲述了他们遭遇「天价违约金」的经历。从被高薪诱惑入职,到因直播收益不佳解约,最后被MCN机构索取高额违约金,有人因此官司缠身。
柜姐陈琦(化名)2024年12月与深圳某娱乐公司签约当主播,合同承诺免费提供化妆、道具、场地与一对一指导。入职后,陈琦才发现,因为她粉丝数少,公司提供的资源有限,她还交了900多元押金领了一套拍摄设备,「公司主要出场地,化妆、服装和道具都是我花钱,后面我甚至自己在家直播」。
来源:海报新闻
这样直播12天后,陈琦只在平台赚了200多元。公司的指导要她「穿低胸衣服擦边引流」。在她决定解约后,公司委托律师要求陈琦违约金2万元(约2785美元)。
另一名主播小雨(化名)则走上了打官司的道路。
小雨在2018年签约杭州某平台,合同注明违约金高达500万。2020年平台停服,运营人间蒸发,2024年他却因在其他平台发视频被索赔5万。一审判决降为3000元加1000元律师费,小雨喊冤:「我没直播,只是发视频,凭啥违约?」
报导指出,MCN机构开出高额违约金的案件并不鲜见,不过最高法指导案例指违约金过高可酌减,例如2024年,江苏一主播赚2584元仅赔3万违约金。
一名每年约接到80起类似违约案件的律师杨天智提醒,有的MCN机构签约前会对主播进行口头上的虚假承诺,但承诺未约定在合同中,签约后也未能兑现。有的MCN机构会限制主播合法权益或给主播「挖坑」,例如霸王条款、故意诱导主播违约、要求主播擦边博流量等,有的机构违约金数额达主播总收益的8倍。
他提醒,主播签约前一定要逐字逐句阅读合同,「不能只看重点,小字注释往往藏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