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近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在211件故宫珍藏文物中,探究清代宫廷设计师如何慕「古」求「新」。这是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第7次联合办展,展品覆盖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瑯器、书画、古籍、织绣等。
古与今、模仿与创新的对比呈现,是本次展览一大特色。22件不同朝代的觚组成「八卦觚阵」,观感震撼。这种有点像喇叭的饮酒器,良渚文化时期就已诞生,被后世历代鉴藏、仿制并创新。沿着八边形展柜顺时针走,能看到商代的觚和宋至清代的仿制品。「仿制的觚有三个层次,材料、造型、纹饰都追随传统的忠于典范,纹饰加入时代风格的采择英华,材料、纹饰变化多端的但取古意。」策展人张燕芬说,这些变化让人看到古代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绵延相继。
乾隆皇帝是展览的「隐藏男主角」,不少展品都与他有关。如董其昌临摹苏轼醉翁操册,既有董派书风也透出苏字面貌;旁边则是乾隆临摹董其昌的仿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观众可在此找到「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等金句。
此次展览还特别推出「盒有烟霞」展区,展示清代人独特的贮藏形式「百什件」。「百什件」是收贮古物清玩的格柜或箱盒,设计精巧。其中一套「琳琅笥」百什件,是乾隆皇帝专门收藏玉器的「大玩具箱」。「琳琅笥」共9层44屉,放置玉器近500件,屉内的双面锦上还绘有一一对应的玉器写真和山水花鸟图,极为精美。这是「琳琅笥」首次向公众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