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90后有两个硕士学位的斜杠青年,热爱自学非遗技艺,曾成功用点翠、景泰蓝、绒花等技艺复刻过多顶凤冠,后来朋友故意找他特别订制「点翠大蟑螂发簪」要送给朋友当生日礼物。没想到他把制作过程剪成视频发到网上后意外火了,很多粉丝私信希望她多做些点翠大蟑螂,她于是「被迫营业」。网络商店仅上线一个月,就卖出去200只「大蟑螂」。
据齐鲁晚报报导,月月虽然不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但因为热爱,她就自学了点翠、景泰蓝、绒花等十几种非遗技艺。她参加贵州省的旅游商品大赛,获得了金奖和铜奖,很多作品还被使领馆当作礼物送给来访宾客。
今年6月,一名朋友看到月月成功复刻过很多顶凤冠,才来找她订制「特别饰品」,没想到看过制作视频的网友开始排队「求同款」,月月干脆去打样、开模,然后开起了这家叫「闲月非遗手作」的小店,蟑螂非遗手作销量占了小店的90%营收。月月也开玩笑表示「我到底为什么需要做这么多蟑螂?你们不能买我店里的其他东西吗?」
月月说,点翠大蟑螂除了工艺上有传统文化属性,还很好地满足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此外,它还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在月月看来,点翠大蟑螂的走红还暗藏着文化自信的密码。「我们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都觉得国力越来越强,都特别有文化自信。我们不再盲目追捧国外名牌,觉得点翠的蓝比施华洛世奇更高级。」
有网友虽然对此感到惊叹,表示「非遗还能这么玩」,不过也有人质疑「这是对传统的亵渎」。较温和的反对者认为「大蟑螂题材的非遗,不『遗』也罢」;严厉的反对者则认为将非遗与蟑螂联系在一起,可能导致非遗低俗化、商业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更是对「文化自信」的践踏。
月月表示,「蟑螂可以入药,治疗人类疾病,人类如果没有生命,又有多高贵呢?而且我做得很美,不然市场是不会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