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知名居家生活品牌「无印良品(MUJI)」近期在中国遭遇商标挫折。日媒指出,针对当地企业已注册的「24类」商品商标诉讼最终败诉,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再审请求,部分产品在中国只能使用「MUJI」商标。
日经中文网报导,经营生活杂货店「无印良品」的良品计划公司在中国销售的部分商品不能使用「无印良品」商标。中国当地企业率先注册的无印良品商标,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向当局申请商标无效的诉讼已经终结,良品计划确定败诉。其中,良品计划对于毛巾、床罩等被称为「24类」的商品,目前只能使用MUJI商标,今后也将继续使用MUJI商标。
良品计划指,当地最高人民法院6月驳回该公司的再审请求,良品计划确定败诉。良品计划于2019年就中国当地企业已注册的24类商标,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声明无效的申请但未获认可,2020年提起行政诉讼。
报导还提到,2021年的一审、2023年的二审均未认可良品计划方面的诉求,2024年7月申请再审。在中国,良品计划只能对于24类以外的商品可使用无印良品商标。关于24类商品,由于目前也在使用MUJI商标,因此该公司表示「对销售几乎没有影响」。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无印良品在中国所遭遇到的「麻烦事」不止于此。近来,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股「关店潮」,上海、苏州、烟台、长沙等门市陆续关闭,北京世茂工三店将于8月31日终止营业。
界面新闻提到,公开数据显示,无印良品创立于1980年, 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截止到2024年8月在中国门市总数超过400家,中国市场也是除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营收支柱。
2014到2016年,无印良品的中国销售额成长率曾高达14.3%、14.5%和45.7%。但2018年第二季首现负成长。2022财年,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营收营业利润跌幅27.8% ,中国全年同店销售额为前一年的88.4%。为争取中中国市场,先前无印良品在中国推出包括降价、推出联名产品、增售宠物用品、即时零售等业务。
另,中国商报指,尽管挑战重重,从最新财报看,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仍有一定基本盘和修复韧性,截至2025年5月底的9个月内,中国直营与电商业务连续十个月增长,累计年比高达117.3%,门市总数增至414家,继续稳居海外最大市场,护肤美容与家居品类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然而,业界有观点认为,无印良品极简风格已被名创优品、网易严选等「平替」品牌拷贝,价格优势不足,消费者的选择正逐渐倾向更高「性价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