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锤子科技创办人罗永浩近日指控知名高档连锁餐厅「西贝」使用预制菜,引来西贝强力反击,也引发社会关注预制菜的安全标准及规范等问题。据报导,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被称为预制菜「国标」的草案中,明定餐厅必须标示是否以及如何使用预制菜等。餐饮业界认为「国标」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预制菜要求,将推高多达三成生产成本。
罗永浩10日在微博发文称他与同事在西贝用餐时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太恶心」,呼吁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标示预制菜,随即遭到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反击,强调西贝没有任何一道预制菜,扬言对罗永浩提告。相关话题已多日霸榜社交平台热搜。
就在双方砲火四射之际,第一财经昨报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位参与起草的专家表示,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针,该标准主要是规定定义和食品安全指针要求。
该专家表示,与现行141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国标条款更聚焦「安全底线」,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目前只有部分地方或民间团体发布预制菜标准。例如预制菜产值第一大省广东,已出台8项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一项就是要求在产品名称上必须标示「预制菜」。
不过报导也指出,预制菜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不仅将使餐饮门店对预制菜的使用情况迎来重大变革,也势必对野蛮生长的行业进行洗牌,成本上涨或成洗牌诱因。据业内人士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到30%。中小工厂若无法承担改造费用,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报导称,预制菜国标的到来,不仅能给生产企业画出安全「红线」,也将倒逼餐饮业告别「模糊营销」,使行业加速进入品质与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中国官媒新华社昨也发声指出,「预制菜」话题备受关注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 餐饮从业者们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之余,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