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关于知名连锁餐饮西贝预制菜的话题受到关注,引发热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13日、14日接连发文。其中,人民日报评论指出,预制菜话题「搅动」舆论场,与其站队,不如站「对」。
人民日报在标题为「预制菜讨论,在交锋中抵达共识」评论中表示,在纷扰一时的热议中,与其站队,不如站「对」:在「争锋」中凝聚共识,在热议中寻找治理良策。如何更清晰界定预制菜标准?如何减少资讯不对称?如何在便利服务的同时确保餐饮品质?预制菜讨论中的「三个如何」,值得思考。
评论指出,预制菜资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如何创建起消费者的信任链接。餐饮业发展,既要追求高效便捷,更要满足大众吃得安心、吃得明白的刚需。这场讨论,要走向理性与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赢取公众信赖,产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新华社则以「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为题表示,各方讨论预制菜话题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
报导说,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使用预制菜十分常见。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
另外,央视指出,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至于如何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央视认为,应从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三方面着手。
报导指出,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稍早就「通知」有关情况表示,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