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所「特殊」学校在上海开学了。这所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是机器人,通过真人训练让这些机器人获取数据,从而学习做饭、打扫等家事。据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到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中国正在考虑使用机器人作为协助数千万老年人的潜在解决方案。
这个学校就是上海张江的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是中国首座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
法广网引述TBF电台记者尤德琳·博伊苏尔特报导,「它不像你想像中那样是一所学校,有教室和老师。这是一栋占地46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它被分成工厂区、电脑区和卧室区等区域,大约有一百个类人机器人每天都会学习运行一些任务」。
例如,在卧室学习叠裤子或整理桌子;在工厂区做焊接工作;在厨房学习做饭、洗碗;在客厅则学习打扫、整理房间。
机器人不会自己学习,因此每台机器都配有一位老师。老师是借着虚拟实境耳机和控制器远程向机器人做出一个姿势,好让机器人运行。例如抓取一个物体,机器人就能重复这个动作。「所有这些动作必须重复200次,机器人才能真正掌握这项技能」。
报导指出,多年来,美国和日本一直是机器人领域先驱。如今,北京正加倍努力,巩固自身地位。
博伊苏尔特补充了这一观点,「中国一方面希望实现工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希望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因此,中国政府已投入数千亿欧元,以推动中国成为该市场的领导者」。
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尚处于开发阶段。专家估计,还需要等待5到10年才能看到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中取代部分人类。而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正在考虑使用机器人作为协助数千万老年人的潜在解决方案。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3.5亿欧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亿欧元,到2030年甚至将达到113.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