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去世的杨振宁,24日在北京举办告别式。他的学生和挚友,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9月下旬到北京探望病情危重的杨振宁,他说,杨振宁的神智非常清楚,翁帆以小白板写字帮他交流。看到葛墨林夫妇到访,杨振宁还动了动手,做出一个OK的手势致意。
中国新闻网报导,谈起与杨振宁的回忆,86岁的葛墨林提到,他还在兰州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在导师段一士带领下进行对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研究。1977年,杨振宁回国并在兰州大学停留三天,那是葛墨林与杨振宁第一次见面。对段一士和葛墨林所做的报告,杨振宁以「妙!非常妙!」来评价。
1980年初,在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召开过程中,杨振宁一眼认出葛墨林,没等他自我介绍,就叫出他的名字。这让葛墨林感慨「杨先生这个思维真是好」。
杨振宁在生活中待人细心、和蔼可亲。葛墨林回忆起年轻时与杨振宁一起吃饭的情景。「杨先生点了一盘炒虾仁,可他几乎没怎么动筷子,整盘虾仁基本上都被我吃了。」这让葛墨林长久以来以为杨先生并不爱吃虾仁。直到几年前,葛墨林与杨振宁、翁帆夫妇聚餐时偶然提起这件往事,翁帆笑着解释「他其实很爱吃虾仁」 。葛墨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杨振宁想到葛墨林从兰州来,难得吃到海鲜,他便将自己爱吃的菜,几乎全都留给了这位后辈。
报导指出,1986年,创立南开数学所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考虑到数学与理论物理联系密切,邀请老友杨振宁到南开大学创办理论物理研究室。葛墨林受杨振宁举荐来到南开大学任教。
1990年,南开大学名誉教授杨振宁致信国家教委,提出与理论物理研究室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次年获批后,杨振宁、葛墨林两人在南开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物理科学人才。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三位博士薛康、孙昌璞、苏刚毕业后,都由杨振宁资助,去他所在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工作一年,然后回国任教。至2022年,研究室招收的30位左右学生中,6位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学者和长江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有3位。其中,南开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长孙昌璞就是杨振宁与葛墨林首批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