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1日发布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经营业绩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场总市值达人民币107.32兆元,其中电子行业位列第一,市值规模超过银行业,占比 12.42%,较年初提升近3个百分点;通信、计算机行业市值较年初增加超过人民币9000亿元。
报告显示,前三季,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兆元,净利润人民币4.70兆元,年增1.36%、5.50%。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近八成,318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2467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57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实现营收人民币3.2兆元、1兆元、1450.6亿元,净利润人民币2446.61亿元、441.25亿元、92.03亿元,其中创业板营收、净利润增速均超10%。
从产业别观察,前三季,受到文生视频模型加速迭代,AI数据存储需求扩张等影响,存储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长16.08%,净利润增长26.44%;全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有望跃升,两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10%,净利润增速超20%;全球资源贸易扰动因素增多,超硬材料、稀土等内核产业营收增长10.48%、7.11%。
在研发投入上,前三季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人民币1.16兆元,同期规模连续3年超兆元,年增3.88%,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其中16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十亿。全市场研发强度2.16%,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54%、11.22%、4.42%。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研发强度5.21%,其中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10%。
日前在中共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及要加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陆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题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文章,表示要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适应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经营不确定性大、盈利周期长等特征,加力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