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受扩内需等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加上「十一」、中秋长假拉动,10月(CPI)按年升0.2%,优于市场原先预期的按年持平,亦是相隔三个月再次出现正增长,前月为跌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内核CPI按年则上升1.2%,升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2.1%,降幅也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10月,中国CPI较去年同期上涨0.2%。高于路透经济学家此前调查预测的零增长。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2.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上涨0.8%。
1至10月平均,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1%。全国居民消费物价月增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0.3%,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2%。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释,服务价格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2%,其中「十一」、中秋假期叠加带动出行需求增加,住宿、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8.6%、4.5%和2.5%;医疗服务价格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0.3%,高于季节性水平,受鲜菜、羊肉、鲜果、虾蟹类和牛肉价格上涨带动。能源价格下降0.4%,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其中受国际金价上升影响,国内金饰价格涨幅达10.2%。
董莉娟还指,年比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1.5个百分点;能源价格下降2.4%,其中汽油价格下降5.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内核CPI年比上涨1.2%,连续第六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服务价格自3月份起逐步回升,本月上涨0.8%,其中机票、宾馆住宿、医疗及家政服务价格均有所上升。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金饰及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50.3%和46.1%;家用器具、文娱耐用品及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4%至5.0%之间,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3%。
此外,PPI年减2.1%,月减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年减2.7%,月增0.1%。1至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2.7%,购买价格下降3.2%。
CNBC指出,虽然抑制价格战和刺激需求的政策初见成效,9月工业利润年增超过21%,但地方政府对税收依赖可能持续推高产能,竞争与过剩将持续。报导称,中国生产者面临需求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国内消费疲弱及房市低迷的影响。展望未来,出口阻力有望减弱,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0月30日在南韩会晤,达成贸易休战协议,缓解贸易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