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旋越南街道上空的电线令人眼花撩乱,甚至成了游客眼中的「越南元素」。河内电线地下化工程进度缓慢,不仅影响市容,更为居民安全隐患。政府日前宣布基础建设地下化投资决议,盼让电路蜘蛛网加速消失天际线。
越南首都河内充满魅力的巷弄令人流连忘返,然而顺着电线杆擡头一看,总能看到混乱无比的电线,这些打结般缠绕的「黑色蜘蛛网」也成了许多外国游客到越南拍照时的纪念之一。
今年7月10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了决议,颁布全市地下空间第一期开发案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以落实去年通过的「首都法」,旨在将重要系统和基建迁移至地下,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
河内近年来面临都市规划挑战,人民议会报告指出,河内城区已接近发展极限,建筑、人口和交通密度高,地面扩展空间有限。
长期以来,排水系统老化、地面基础设施扩建能力有限、主要路口壅塞都是问题。同时,排水、供水、电力和电信在内的地下基础设施分散且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开发难度。
根据决议,河内规划在接下来几年间开放民营企业投资合作,建设地下设施。
除了发展地铁、地下道路、停车场以解决紧迫的交通问题,以及升级供水、排水和废弃物管理系统外,政府也将能源、照明、电信等线路的地下化作为优先目标。
其实早在2016年,河内人民委员会就已经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解决被称为「蜘蛛网」的混乱电线问题。
然而显然完成率不高,虽然在少部分主干道上电线杆已消失,建设新道路的开发商也被要求进行地下化工程,但几乎随处可见的蜘蛛网目前仍是城市街头引人注目的存在。
回顾1892年,在法国殖民政府统治下,河内设立首座发电厂;1895年,河内首次通电。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建造快速、维修简单、成本较低的空中电网成了扩建选择,以满足城市日增人口的需求。
1980年代,电话线需求激增,并与电线共用电线杆。接着有线电视出现。三个系统全部使用同一个基础设施,使得电线重重叠叠。
每10年一代新科技,电线网络就又再多一层。每个系统主管单位不同,大部分时候也各行其是。若居民有问题时等不到政府派遣正式修缮团队,就会自行找人处理。
坏掉的电线剪断后已无法简单卸下,就干脆都留在杆上;还能修的,就用绝缘胶带或束环捆住,尽可能地撑下去。
因此,成捆盘旋天空的蜘蛛网不仅有碍市容,更是安全隐忧。各地也都曾出现电线走火意外,尤其在台风或淹水季节期间更为严重。
住在家具街上的河内居民阮顺(Nguyễn Thuận)告诉中央社,家具许多都是木制,加上车来人往,他觉得电线杆和缠绕的电线颇危险。「确实有风险在,尤其是下雨时居民多少都会担心。我们知道政府已经在规划把电线埋到地下,希望能加快脚步」。
相较于河内,商业大城胡志明市最早于2003年便提出电线地下化构想,并于2009年启动。一开始,电力和通信公司间缺乏横向协调,常会一间公司挖开人行道埋入电线、填平地面,不久后另一家公司又再重复相同动作。
2014年,胡志明市成立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电线地下化工作。至今胡志明市已将195条街、2200公里长的电线地下化,颇有成效。
民众期盼在今年7月决议后,河内能再度加速其进展缓慢的电线地下化。工程复杂,不仅需资金到位,更需要创建有效的横向联系平台,才能解决密集盘旋于河内人头顶数十年,隶属于不同单位、不同系统的黑色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