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时,空气中弥漫着酵母与麦粉混合的香气。在乌克兰东部战区顿巴斯内,这间位于斯拉维扬斯克(Sloviansk)的工场早已不再只是生产面包的场所,它是希望的据点,也是补给线的源头。
烤箱轰隆作响,有工人将发酵完成的面团小心地送进高温的工业烤箱,有工人迅速地将刚出炉的面包封袋、装箱。这些面包不会出现在城市的货架上,它们将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其他志愿团体、个人名义启程,沿着颠簸的乡道,送往德鲁日基夫卡(Druzhkivka),还有那一个个贴近前线、却被世界遗忘的村落 。
距离前线约10公里的村落,远方传来低沉的砲声,65岁的阿拉(Alla)接过一袋袋由志工送来的面包,口中不断道谢。她说,现在整条村只剩下大约100人,孩子们早已被政府要求撤离,留下的多是老人与无处可去的成年人,与村内一家小商店。「这里基本上是没有工作,没有人有钱,长者只剩津贴,有孩子的都没有工作。」在上空常有俄军无人机的危机,资源又拮据下,她低头紧握着手上这普通不过的面包。
昨日可到之处 今沦战火
近3000条面包从这间工场出发,送往顿巴斯各处。对比战场的规模,这个数字或许微不足道,56岁的老板奥列赫(Oleh)说因为战况紧张,前线变化激烈,一些昨天可到达的地方今天已沦陷于战火。「昨天我们在诺沃塞利夫卡(Novoselyivka),那里好像现在距离前线只有三、四公里……,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那是一个布满俄军武器的地带:多管火箭、FPV自杀无人机、战机,和随机的导引炸弹。」
奥列赫戴着一副时髦的浅黄色太阳眼镜,身穿绿上衣。他不是军人,但他知道什么是战争,因为他曾在断水的乌赫莱达尔(Vuhledar),目睹一群人接雨水为生;他也看过,在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又称红军城)教堂里仍坚守岗位的神父与志工,在连续轰炸中依旧不肯离开。那是他坚持每天送面包的理由,「我们希望把(盼望)带到前线城市,就如我们开这面包店时一名员工说:面包的香气,就如生命重临。」
根植一生城市 不愿放弃
这间面包工场,其实已是奥列赫第三次「重建」的版本。
他第一次开店,是在2016年的马林卡(Mariinka),那时2014年的顿巴斯战事已延烧两年,距离被俄军占领的顿内茨克市只有30公里。2022年全面入侵爆发后,马林卡成为前线重灾区,在当地的物流被瘫痪下,他和团队选择留守,不分昼夜工作,一周五天,分送面包与水到还能到达的地方,也协助撤离平民。
直到有一天深夜,他接到员工电话:「奥列赫,一架俄罗斯战机来了,正在轰炸我们,整个城市断电了。」那时,马林卡离前线仅剩600米。他明白,这一站的使命,已经结束。他没有停下,转往60公里外的波克罗夫斯克重新创建烘焙厂。但两年后,这座城市也面临同样命运。
「你知道结束了。」奥列赫回忆自己离开波克罗夫斯克时,他当场哭了,尽管所有朋友都劝他不要再坚持。「心如刀割,因为那里有人,有你一生投入的地方。」
奥列赫生于顿内茨克市,40年的人生都在那里度过。他结婚、生女、买下第一栋房子,一切美好的回忆,都根植于那座城市。所以,对他来说,这场战争不是三年、五年,而是十一年,而曾三度搬迁的他,同样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明知危险,仍不肯离开。
如今,奥列赫每天在第三座迁移后的工场里,监督面包出炉、装箱,将生命的重量装箱,送上货车。「只有团结的力量,才能让正义战胜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