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国家政府近来标售公债,市场需求胃口却渐趋冷淡,导致公债殖利率则急升。经济学者及市场观察家担忧,全球公债市场的供需错配,可能意味着低价长期资金的时代已经结束,且政府负债愈滚愈大,可能「排挤」民间投资,使经济陷入「永久的低成长轨道」。
英国金融时报(FT)分析,这是近一个世代以来,各国政府标售长债时首度同时面临市场抵制,导致英、日、美等国的30年期殖利率,纷纷升抵或逼近数十年来高点。
多国政府都正计划发行空前金额的公债,供给激增,但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全新且高度不确定的时代,投资人胃口不佳,加上退休金基金与寿险业者等传统买家缩手,以及各国央行持续实施量化紧缩(QT),导致需求缩水。
美国30年期殖利率已超过5%,接近2023年时的高点,也是金融海啸以来的次高,因国会正在审议的租税法案可能使未来十年的财政赤字增加逾2兆美元。
华尔街重量级人士已发出警讯。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警告,政府负债激增可能使美国公债市场「破裂」,迫使财长贝森特出面保证美国「绝不会违约」。贝莱德首席执行官芬克也表示,若经济维持2%左右的成长率,「赤字将会压倒国家」;Citadel证券公司创办人葛理芬也表示,政府维持高负债比率,「纯粹是财政不负责任的作法」。
全球首富马斯克更形容这项法案是「令人厌恶至极的恶行」,国会正在「使美国破产」。
各国财长的因应作法各异。一些国家增加发行短债,因为短债殖利率通常跟随政策利率变动,且与发债量及通膨趋势的关系较小,一些央行也暂停QT。但除非经济加速成长,否则长债市场仍将去化不良,迫使央行难以降息。
美国情势将是全球发展的关键。专家警告,美国长债发行额持续增加,但投资人却正在脱离美元资产。美国总统川普4月发动全球贸易战,又一再痛批联准会(Fed)主席鲍尔、动摇投资人对Fed独立性的信心,他倡议的租税法案更是对政府负债问题火上浇油。
投资耆宿达里欧警告,美国可能陷入「死亡螺旋」,即负债与殖利率形成自我实现式的上升循环。另一项更严重的忧虑,则是政府支出及举债增加,可能「排挤」民间投资,导致「永久性的低经济成长轨道」,以及政府债台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