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央行(SNB)、挪威央行、菲律宾央行均于19日宣布降息,应对美国总统川普难以预料的贸易政策。英国央行等虽然按兵不动,但表态未来有望下调利率。倘若各国相继降息来支撑经济,美元或许有望摆脱跌势。
欧洲多国央行态度逆转,瑞士央行3月才示意,宽松行动大致完成,19日却降息1码至零利率,以避免避险需求过度推升瑞郎汇价。瑞士央行总裁施莱格尔(Martin Schlegel)在会后表示,未来不排除将利率降至零以下的可能性。
挪威央行更发动奇袭,19日意外降息1码至4.25%,彭博访调的经济学家中,没有一人料中。
这是挪威央行2020年来首次下调借贷成本,官员并说可能会再次降息。与此同时,菲律宾央行也将基准利率调降1码至5.25%。
这三国央行的利率决策,迥异于主导全球央行的观望态度。本周是超级央行周,至少有18国央行预定召开政策会议。
英国央行19日决定基准利率维持在4.25%,但经济学家预期央行8月举行会议时,可能再度降息。土耳其央行同日也按兵不动。
多数央行选择利率维持不变,主要是美国对等关税的宽限期将在7月9日届满,加上俄乌战事持续,美国又可能攻击伊朗,不确定性笼罩下,让多数决策者不愿或无法行动。
尽管瑞士、挪威、菲国情况各异,但这三国得以降息,皆与通膨降温有关。川普上任以来,瑞郎兑美元、欧元强升,压低当地物价,瑞士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1%。而挪威5月消费通膨的内核项目打平今年最低,菲国通膨也连续三个月低于央行目标值的2%~4%。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趋势转变时,瑞士央行与挪威央行往往最早行动,这可能是其他国家的警讯。瑞士重返零利率,未来甚至可能采取负利率,也许是已开发国家的货币政策,广泛转向鸽派的开端。要是各国纷纷降息,美国货币政策却维持紧缩,利率差异将再次倾向于对美元有利,十国集团(G10)货币近来的涨势,可能有逆转风险。
另外,各地降息呼声频传之际,巴西央行却连续七次升息,19日基准利率Selic来到15%,主因通膨高于当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