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上季營收優於預期,預料本季營收將約略符合預期,重點為執行長庫克首度對美國關稅的影響發表談話,並且首度揭露面對高關稅時代的供應鏈調整計畫,暗示今年將向台積電美國晶圓廠採購「數千萬顆」處理器晶片,並將把多數美國銷售的iPhone來源改為印度,減少中國產量。
上季關稅影響有限
庫克首度評論關稅對蘋果事業的影響,表示「上季影響有限」,因蘋果能優化供應鏈和庫存,他上季也沒看到消費者趕在關稅生效前搶買蘋果裝置的證據,「若觀察上季,我們不認為有看到明顯證據,顯示需求因為關稅而大幅提前到上季的」,「若觀察我們的通路庫存,從上季初到上季末,單位通路庫存都很相似,不只是iPhone如此,我們的產品平衡也都是如此」。
他也說,蘋果在關稅前已積累庫存。這個數據可能會在向證管會(SEC)申報的製造採購數據揭露。
本季關稅影響預估與供應鏈調整
庫克說,美國關稅將讓蘋果本季成本增加9億美元,但「這個估算不該被用於預測未來幾季,因為有一些嘉惠本季的特定獨特因素」。美國總統川普已暫時豁免特定消費電子裝置和零組件免於對等關稅。
蘋果表示,儘管「整體環境不確定」,仍提供本季財測,預期本季營收年比成長率將是中低個位數百分比。若以一年前營收為857.8億美元、1%的成長率計算,本季營收可能為867億美元,若以6%計算,則可能是910億美元,如果成長率是區間中位數,則本季營收估為892億美元,符合華爾街預期。
蘋果也預估本季毛利率將介於45.5%-46.5%,根據毛利率預估區間中位數46%、和營收成長預估區間中位數計算,蘋果本季淨利可能為213億美元,略低於分析師預測的220億美元。
庫克也證實,蘋果將進一步把美國銷售的iPhone轉移到印度生產,減少中國產量,「我們的供應鏈很複雜,供應鏈總會有風險」,「我們一段時間前所學到的教訓,是把所有生產集中在同一地區的風險太高,所以我們已逐漸讓特定環節的供應鏈開放新的供應來源」。
他說,上季有50%的美國銷售iPhone都來自目前智慧手機免被課徵關稅的印度,這個比率將會提高,本季美國銷售的多數iPhone都將來自印度,其餘來自現在會被課徵20%關稅的中國,Apple Watch和AirPods將大多來自會被課徵10%關稅的越南,但蘋果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配件,仍將面臨最高的145%關稅。
庫克表示,計畫在美國12個州採購超過190億美元的晶片用於其裝置,今年將從台積電的亞利桑納州晶圓廠購買「數千萬顆」處理器晶片,「我們一直在台積電的亞利桑納計畫扮演關鍵角色,是該計畫的最大、也是第一家客戶。此前彭博資訊報導,這些處理器將先從低階iPad與Apple Watch開始。
他在被問到關稅可能對蘋果事業所造成影響的一系列問題時,依然三緘其口,只說「我不響預測未來,因為我不確定關稅會怎麼發展」,「非常難預測6月後的情勢」。財務長帕雷克(Kevan Parekh)補充表示,蘋果對關稅的評論,都是假設目前的全球關稅稅率與政策維持不變,全球總經展望也未惡化。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還沒公布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計畫,但這些談話暗示庫克認為從中國輸入產品的觀樹稅率,將高於印度或越南
上季大中華區營收低於預期
蘋果公布,在止於3月29日的年度第2季(上季)營收年增5.1%至953.6億美元,淨利成長4.8%到247.8億美元,每股盈餘1.65美元,都高於市場預期。毛利率為47.1%,則符合預期。
其中,iPhone營收年比成長1.9%到468.4億美元,Mac營收增長6.7%到79.5億美元,iPad營收增加15%至64億美元,全都優於預期,但可穿戴裝置、居家及配件營收年減4.9%至75.2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而且上季服務事業營收年增12%到266.5億美元,也低於預期。
儘管庫克表示並未看到消費者提前搶購的明顯證據,但彭博資訊分析師認為,蘋果上季硬體銷售成長有一部分可能是需求提前,而這在本季可能不會發生,預料iPhone營收成長率可能只會高於市場預期2個百分點。
大中華區營收年減2.3%到160億美元,低於預估。庫克表示,中國營收以季比來看是成長。其他市場部分,美洲營收成長近8%,日本營收跳增16.45%至73億美元,成長幅度為各地區最大,其他亞太地區成長8.4%到73億美元。
庫克重申,搭載AI功能產品的需求,強於沒有AI功能者,「在上季,我們在已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的市場,看到iPhone 16家族的銷售年比表現強於還沒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地區。
蘋果也批准提高股利4%到每股0.26美元,以及規模上看100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略小於一年前的1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