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的土墙上画满了猫咪彩绘—牠们在稻田里嬉戏,在荷塘边漫步…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村民与猫的合影:照片下方写着:「如果能善待一只猫,你就能触摸到人间天堂。」这里是河北保定太行山下的猫村,这是一段艺术家与200多只「留守猫」改写了贫困家乡的故事。
当地人是这样形容河北阜平县黑崖沟东坪村的,山黑、路黑、屋黑的「三黑」生活。太行山的褶皱间挤不出几块像样的良田,山民们只能靠种植玉米、杂粮等耐旱作物勉强糊口。2015年,黑崖沟建档贫困人口共计344人,贫困率超过50%,曾是河北省深度贫困的地区之一。
新京报报导,2019年。扶贫计划落实整村搬迁。随着村民陆续迁入镇上新居,近200只猫被遗留在村子里。那年冬天,返乡的美术教师周合伟发现了牠们,并萌生了把闲置空房子改造成猫咪收容所的想法。六年过去,这些留守猫们带火了这个冀晋交界的小山村,在来来往往中,迎来了「高光时刻」。
前往猫村的交通现在仍不算便利。从河北保定市区出发,须驱车160公里,先走高速、再沿太行山盘山公路行驶约一小时。这里不通火车,最近的公交站只到山脚下的镇子。但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不少人专程前去,探访这个猫咪的山村。
★回穷山沟 办公益画室
80后的周合伟就出生在这片山坳里,他也是黑崖沟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小时候生活清苦,一辈子务农的父母常叮嘱他:「好好念书,将来走出这山沟。」2000年夏天,他如愿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学设计。毕业后,他到了深圳一家家具公司工作,之后他在景德镇开起陶艺工作室、餐馆、旅馆。
年轻时,周合伟总想着逃离贫穷的黑崖沟。他拚命地往南方闯,江苏、广东、江西,越远越好。可这些年,他开始频繁回到老家,走得越远,离开的时间越长,想回家的念头就越发强烈。2019年开春,周合伟回到黑崖沟办了个公益画室。
周合伟经常在画室一待就是一个月,他给村民上课教画也为孩童们讲故事。
那段时间,东坪村正在搬迁。按照脱贫计划,村民们陆续搬去三公里外龙泉关镇上的新居,村里留下的猫越来越多。周合伟向镇党委书记刘俊亮提议将空置村落改造成猫咪收容所,既能解决流浪猫问题,又能让村民回来画猫。
刘俊亮向县长贾瑞生提起周合伟的构想和村民的疑虑。他们觉得,周合伟返乡以来不仅没占村里便宜,还自掏腰包贴补公益画院的开销。商议之后,大家拍板决定让他放手一试,在东坪打造猫村。
★自筹资金 喂养流浪猫
2020年初,村里将一处100多平方米的闲置院落交给周合伟使用。他自筹资金将其改造成简易画室,并开始收留、喂养流浪猫。随着画室逐渐成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访客。看到初步成效后,县里决定将村里20多处闲置院落都交由他统一改造,并拨付18万元人民币(约2.5万美元)专项资金用于猫村建设。
报导说,周合伟邀请来两个「死党」一起改造东坪村。三人年轻时就一起闯荡,形影不离,自号「三只野猫」。他们在村子里仔细查看每一处老屋,贯彻「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三人从最基础的工程做起,先清理了淤塞多年的河道,接着铺设了平整的青石板路,连接起村里的每个角落,还安装了自来水管。为了保持村庄的整体性,他们拆除了院落间的隔墙,统一修补斑驳的墙面,刷上青灰色涂料。对于村里的危房,加固了屋顶结构,换上新的灰瓦。
周合伟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只猫。有的猫常在菜地打滚,他就在园边留了块空地;有的猫习惯钻窗缝,他们就在改造时特意保留了窗户。考虑到雨天猫咪的活动需求,他们利用房屋错落的屋檐结构,为猫群设计了避雨路线。同时,用村民遗留的旧自行车等对象,改造成猫咪的游乐设施。
2021年7月,河北多地连降暴雨,猫村也在这场暴雨中遭受重创。周合伟回忆,当时他正与村书记赵先宁在县城联系蔬菜销路,突然接到留守义工电话,猫村突遭暴雨袭击。回到村里,树木倒伏,电线杆倾斜,几处老屋被滑坡冲击变形,院子里积满泥浆,受惊的猫在废墟间四处逃窜。
突如其来的天灾让猫村几乎面临重建。赵先宁一开始也没把握周合伟能在这干多久,但让他意外的是,周合伟挽起袖子,拿着铁锹和村民们一起挖沟埋管、搬砖砌墙。他感受到了周合伟扎根农村的决心。
★痛失挚友 一度想放弃
周合伟并不是一直坚韧强壮,2023年,「三只野猫」一行人去县城采购物资,一场车祸带走了两位挚友的生命,只有他侥幸生还。曾经形影不离的兄弟,只剩下他一人。那一阵,周合伟自暴自弃,想放弃、想逃离。于是他频繁往返于景德镇和东坪村之间,不愿触景生情。
直到时间抚平着伤痕,周合伟将故友和「三只野猫」的故事写了下来,制成纪念牌,悬挂在猫村入口最显眼的位置。他详细记录下好友的生平:「白大河」,灵魂画手,景德镇卖碗度日单身汉、在南方写诗的北方人、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并驾的剧作家…,每回他都会驻足看着纪念牌傻笑。
★游客增加 年逾5万人
报导指出,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村子的日常维护成了问题。现在,猫村开始收取十元门票,收入用于照料村里近200只猫。为完善配套服务,周合伟推出了25元的农家饭,组织村民在猫村市集售卖土特产。考虑到交通不便,他又与当地村民合作,增设了民宿和接送服务。除了日常经营,他开始尝试接待小型研学团以及徒步团,拓展周边业务。
去年有5万余人次的游客造访了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周边民宿产业也随之兴起。仅今年端午节三天假期,周边200多间民宿创造了4万6000元的收入。
最近,周合伟接受了一些采访。面对「为什么回乡?」、「公益还是商业?」这类问题,他常常不知道如何回答。对他来说,回乡换一种生活,救猫,建村,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东坪村,周合伟也时常思考「一年红火,两年凉」的网红村宿命,他不追求村子成为网红景点,更不太担心热度过后一切归于沉寂,「我们自给自足,猫儿安稳生活就好。」
●1个村长+200只留守猫 村里氛围很治愈
「猫村」原名东坪村,位于太行山海拔1100米处。从2020年猫村开门迎客之后,走进猫村,仿佛踏入一个猫的世外桃源。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猫村每日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已成为一个网红旅游打卡地。
上游新闻报导,实地探访猫村,这个原本只有22户人家的小山村,到处都有猫的元素。村口有猫头形状的大门,村道上有猫咪指路牌等。村道两旁、废弃宅院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充满趣味的的猫咪涂鸦、绘画。
村里的小学被重新修葺,建成一座猫村小学,未来将进行「动物友好」知识科普。村内还有猫咪书店、猫咪包子铺等特色经营场所,均由旧物旧房改造而成。
文创工作者周合伟介绍,猫村的涂鸦和绘画都是经过他培训的山区村民自己创作的,其中聋哑村民张拥军在猫村的房门、窗户、墙壁、石头等处绘制了数百幅猫主题画。
「目前村里有近200只猫。」周合伟说,负责管理这些流浪猫的是他这个「村长」和四名义工。猫村里设置了猫的房子,放置了大量的猫窝,有7台24小时自动猫粮投喂机,工作人员定期为猫咪打相关预防针。「我们没有圈养这些猫,没有把牠们当做宠物,牠们在村庄内是自由的,想出去就出去,不想出去就留在村子里。」
报导指出,进入猫村需要在村口扫码,支付每人十元的体验券费用。进村游客须知上写着,猫村非救助站、非景区,请游客自觉遵守猫村公约。游客来到猫村如须用餐可进行预约,每人每餐25元,最多能容纳50名游客用餐。
五一假期猫村迎来了旅游人流高峰,经常是四、五位游客围着一只猫咪喂食、拍照。来自天津的游客张女士表示,猫村收养流浪猫的行为很值得提倡,「有些流浪猫很可爱,村里的氛围很治愈」。
据周合伟介绍,猫村不仅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和游客,还接待了不少研学旅行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生态观察的机会。
周合伟表示,「五一」期间猫村日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猫村的火爆,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魅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周边的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村民们通过售卖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增加了收入。此外,猫村还为当地的乡土艺术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猫村建成之后,连续三、四年,每年来到猫村的游客达数万人次,周边村民依托猫村销售当地土特产,游客在周边乡镇的吃住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态发展。」
「我本来的专业是艺术创作,不是搞旅游的。我们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小团队能把这个小村庄做得这么火红,我感觉猫村确实有很强的商业属性。」周合伟说。
周合伟表示,猫村的猫咪大多是流浪猫,有的猫咪和人很亲近,有的猫咪很胆小,还有的猫咪更向往野外的生活。「我们没有限制猫的自由,这里的猫没有特别胖的,也没有家养的宠物猫那么干净,以田园猫为主,也有蓝猫等一些网红品种。天生亲人的猫留在村子里,有的猫比较强壮,会跑到田野里,去和松鼠、鸟类斗智斗勇。」
对于猫咪的管理,周合伟表示,将会控制猫村猫咪的数量。「尽量不让种群泛滥,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成都商报指出,对于网上有游客批评猫咪的猫族群分散,看来脏乱,不洗澡也没剪指甲一事,周合伟回应说:「如果我为了迎合你,那些老弱病残的猫,我直接清除送走就行。但这里不是景区也不是救助站,得有尺度,我们无非也就是(人和猫)一起在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