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估计有3亿多老年人缺乏符合标准又适合的玩具。如何为老年人生产符合需求的玩具,进一步培育适老玩具市场、打破玩具企业困局,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玩具并非儿童专属,老年人也需要。随着2021年国务院提出积极发展适老产业,加上相关研究证明适合的玩具对预防和治疗阿兹海默症(又译阿尔茨海默病)能发挥作用,愈来愈多人加入「适老玩具」这个新领域。但尽管市场潜力看好,「适老玩具」尚存在无国家标准、企业成本考量或研发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
银发经济 催生老玩堂
据电商平台数据,过去一年平台「适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长121%,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70%,且涌现了不少适老玩具商家。55岁以上的消费者占比逐渐增高,且成交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基于行业判断及平台商品增长的趋势,部分电商平台计划在今年着手创建「适老玩具」的全新类目,未来将针对该趋势类目进行单独扶持与精准运营。
适老玩具店主宋德龙20年前在央视「夕阳红」节目做广告经营时就关注起了这个行业。2020年,宋德龙的第一家适老玩具店在北京通州开业,起名为「老有所乐」,慢慢积攒起了一批客户,从与客户交互发现,「老年人玩的劲头其实一点不输我们」,宋德龙说。
后来,随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适老产业,愈来愈多人加入了适老玩具这个行当。
浙江宁波的许亮在2023年9月开创了品牌「长者智训」,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适老玩具。他是做儿童玩具出身的,转换市场跑道是考量儿童玩具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蛋糕只会愈做愈小,适老玩具市场的前景则好得多。去年,广东汕头的陈江也把闲置已久的电商平台店铺改名为「老玩堂」,销售适老玩具,想抓住稳步增长的老人市场。
今年的适老玩具发展势头相较于往年要猛得多。许亮说,前期,店铺一直以养老机构或福利院购买为主,但今年的个人买家有了明显增长。今年3月,宋德龙的「老有所乐」在北京秀水街开出了第二家分店。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老玩堂」的访客数增加了63.93%,下单买家数增加了61.62%,下单金额增长57.31%。
事实上,适老玩具火热并非中国独有的浪潮。天津科技大学是中国首个开设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校,该校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刘琳琳和教授张琲都表示,美国有40%的玩具专门为成年人和老年人设计,在节假日消费场景中,20%的受访者会为老年群体购买玩具。如美国知名玩具品牌孩之宝(Hasbro)在2015年推出「Joy for All」品牌,专门面向老年消费者,设计了包括机器宠物在内的多款陪伴型玩具。
动动脑 减缓阿兹海默
刘欣悦最近有点发愁,因为她发现,80多岁的外婆不再喜欢玩拼图了。刘欣悦给外婆买过扭扭棒(一种手工玩具)、串珠、乐高、飞行棋等玩具,但都是一段时间玩得很起劲,之后兴趣减退,刘欣悦要重新寻觅能够让外婆一个人就能打发时间的玩具,而且,去年外婆查出了轻度阿兹海默症,常坐在家里发呆,希望通过玩具让外婆的大脑动起来。
早在2006年,时任美国休士顿大学健康与行为系教授严进洪就曾指出,经常有玩具陪伴的老人患阿兹海默症的概率比其他老人低50%以上,且一些轻度患者玩成人益智玩具,可以减缓甚至阻止病情的发展。
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副主任、精神心理科主任张守字说,阿兹海默症主要有三大症状,即生活能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行为症状,通常需要结合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在非药物疗法中,玩具就能针对病症发挥训练作用。
「大脑是有可塑性的,受到损伤以后通过训练能够恢复一些神经连接,玩玩具和做游戏就是这样的训练。比如一些玩具可以改善运动协调能力和大脑的运行能力,玩偶等毛绒类玩具可以使患者从被照顾者转为照顾者,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正反馈」。
张守字提到了一位女性老年患者,她经常情绪躁动,但抱着娃娃的时候,情绪就有明显改善。「能感觉到她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会和娃娃交互,拿着玩具配套的奶瓶跟它说你喝点奶吧,你睡觉吧」。
适老玩具也能给其他老年人带来益处。去年,两位日本学者进行了「用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玩具设计之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玩具可以在手指运动、手臂运动、足部运动、感官刺激、记忆与认知、治愈效果和社交促进七项指针上,改善高龄者的身心功能。
刘歆是新加坡一家专注于社区老年人心理及认知健康领域的社会企业主理人。在去年开展的「老年人团体活跃大脑工作坊」项目中,她自费从中国的电商平台购买了上千元(人民币,下同,约140美元)玩具寄到新加坡,带着社区老年人玩玩具、做游戏。
在刘歆看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得到锻炼、情绪得到提升是最基础的,除此之外,老年人一次次挑战成功,是一个提高自我性能感的过程。「我们在接触老年人的时候,常听到的话是我老了,没用了」,因此,一款适老玩具想要成功,除了其专业性,契合老年人的心理和兴趣也很重要。
不过,从专业性角度来说,多位受访者都发现,中国现有的适老玩具,许多都存在不适老问题。
楚雅家里有94岁的奶奶和96岁的姥姥,在发现她们的认知和手部能力都下降之后,楚雅开始为两位长辈挑选玩具。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她曾给她们买了「老年人智力拼图」,拼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她们觉得我把她们当傻子,拼了一次就再也不玩了。我又买了立体的世界地图,结果太难了,我姥姥拼着拼着就火了,把它扔了」。
张琲说,目前市面上的适老玩具存在生理适配性不足、心理需求错位,甚至「儿童玩具换个包装当成适老玩具卖」等问题。尤其是最后这个问题在业界相当普遍,但其实这二者内核相差甚远。
以「齿轮拼图」为例,儿童版多针对灵活的小手设计,按键细小、齿轮精密,但老年人很难抓握,可能因手指力量不足而无法拼合,产生挫败感。此外,儿童益智玩具的内核是「学习新技能」,而老年人更需要「强化既有认知」或「怀旧触发」,直接转化的玩具内容简单幼稚,可能让老年人产生「被当作小孩」的负面情绪,拒绝使用。
「适老玩具亟待制定标准。」汕头市澄海玩具协会质量技术顾问陈曙青表示。汕头市澄海玩具协会曾对欧美、日本等国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国家均无专门的适老玩具标准,厂商更多依据的是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玩具研发。
适老玩具标准 7月完成
因该行业的巨大前景和刚起步的状态,以及国内外在标准领域的空白,2024年7月,汕头市澄海玩具协会批准了「适老玩具」团体标准制定的立项。陈曙青说,他们调研后认为,适老玩具必须具备生理适应性、认知匹配性和情感关怀性三个基本特征,团体标准要求玩具企业依据这三个特征进行研发,并进一步将其分为机体运动锻炼、交互交流和身心健康三个功能分类。
除了标准依据,适老玩具还需通过产品认证的第二道把关,产品通过认证后会印上认证标志,这就能告诉消费者,这个玩具既符合标准,又已经在功能上得到认证。据了解,据介绍,「适老玩具」团体标准预计在今年7月完成,9月发布并生效。
市场尚在孵化期 须能玩起来避成摆设
标准出台,企业就能生产出叫好叫座的适老玩具吗?答案是否定的。陈曙青说,目前适老玩具市场还处在前期孵化阶段,客单较少,企业较难找到愿意生产的厂家。
在开店前,宋德龙联系了3000多个儿童玩具厂家,但洽谈过程十分艰难。「玩具厂家说得很直白,儿童玩具成本一元,可以卖出二、三十元的价格,且一定有人埋单。如果做成适老玩具,卖不出好价格,厂家没有动力做」,宋德龙只能以高出成本的价格劝动厂家生产。
从儿童玩具改造
企业也因此没有动力研发。陈江通常在既有的儿童玩具里选品,再通过销量来验证准确性。许亮采取的研发方式是在儿童玩具中选择半成品,去找厂家做二次加工。现在店里销量最高的「记忆训练器」,就是从儿童玩具「打地鼠」改造而来。
除了厂家难寻,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难题。陈江的店铺刚刚摆脱亏损,但尚未盈利。许亮对品牌爆发期的定位是五到十年,「前期只要能盈亏平衡,支撑我下一步做研发就可以了」。
陈曙青表示,标准生效后,协会将辅导一些有意向的玩具企业开发符合标准的适老玩具,并推动产品上市,这个过程需要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把产品提供给养老机构试用,获得试用反馈再调整改进。这些投入如果全部让企业承担,前期看不到收益,企业就会放弃或退出。
日本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苏心宁说,在日本,老年产品制造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即使企业不挣钱,至少也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赔钱」。
对此,张琲建议,中国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投入适老玩具的研发和生产,对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
虽然今年身处行业里的人都感觉到「热潮」来临,但相对3.1亿老年人这个数字,适老玩具触达的用户还很少。面对中国市场,宋德龙认为需从培育市场做起。「老有所乐」里70%的销售额来自养老机构,或社区街道的一些老年服务项目。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卖出去的玩具大多变成了摆设。
「有一个知名养老社区在我这儿买了几万元玩具,他们跟我说,老人玩不玩他们不管,玩具摆在那里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宋德龙说,所以再碰到来买玩具的顾客,他会先教会对方怎么玩,才把玩具卖给对方,「先让3.1亿老年人玩起来,市场才能培育起来,就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似的,得先吸引更多人去吃,卖螃蟹的人才能赚钱」。
不过,他们也都很清楚,「一个店铺老板拿一粒小沙子丢到池塘里,是掀不起浪花的」。
(文中陈江、许亮、楚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