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滨海新城,占地1200亩的百威雪津工厂里,每秒45罐啤酒列队滑下智能生产线。自1985年立项,百威雪津到今年已经走过40个年头。在莆田当地,有人这样形容雪津:「一部雪津史,半座莆田城」。雪津的发展是莆田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年的县办小厂,如今已长成全球啤酒业的「东方灯塔」,对带动莆田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也功不可没。
1987年,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的莆田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能3万吨的莆田啤酒厂完工,是雪津啤酒厂的前身。随即与北京啤酒厂合作,创立新品牌「雪津啤酒」,后在省经委支持下多次技改,1998年底时年产能已达30万吨。2005年8月31日,雪津啤酒挂牌,要约竞价转让39.48%的国有股权。2006年1月23日,由世界第一大啤酒企业,比利时的英博集团(百威集团前身)拿下。该案例引起世界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与评论。
厂区导入智能机器狗
当时,雪津共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三明市和江西省南昌市,年产能已经达到90万吨,虽然产销总量仅排全国第八,却是「国内最有效率的啤酒企业之一」。合并后,雪津成为英博集团中位居前五位的销售品牌,使其在中国年啤酒总销量达350万吨,进入中国市场前三。
英博集团并为雪津部署了先进的ERP系统,实现了全流程资讯化管理,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而集中了英博旗下所有工厂优势形成的管理体系VPO,更让雪津的仓储成本下降了70%以上,物流效率提升近10倍。雪津接着被授权生产国际品牌,如贝克、蓝妹等。2011年,百威啤酒也在雪津落地。自此创造了莆田领导口中高度评价,实现了国有资产和全体股东权益增值、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品牌保护等「四个最大化」的「雪津神话」。
雪津老厂位于涵江市区(原梧塘镇东坡村),随着市场扩张,产能已无法满足需求。百威雪津斥资20亿元,于2017年兴建并激活占地1200亩,全球领先、亚洲最大啤酒生产基地,集环保、节能、观光、智能、智能、低碳于一体的国际化营运,实现了脱胎换骨式转型升级。近年,百威雪津累计投入6.83亿元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并实现了中央控制室和智能型机器狗的即时交互,效率大幅提升,生产链安全风险系数也降低23%。
连六年居纳税榜首
据百威中国东南事业部总裁陈宁表示,百威莆田工厂主要生产、销售全球旗舰品牌百威、科罗娜、蓝妹、贝克等啤酒,并生产雪津啤酒、雪山啤酒等区域畅销明星品牌。单条易开罐生产线最高生产速度可达每秒45罐次,效率比升级前提升一倍以上。高产能的背后,雪津工厂的节能水平也是「世界级」的,厂区使用的分布式光伏年发电可达1700万度;且通过优化工艺和节水措施,可以将每吨生产耗水降至1.92吨。
今年3月底,百威雪津从百威集团174家生产基地中脱颖而出,第四度荣膺「全球最佳酒厂」,体现其作为龙头的强劲实力。百威雪津也跃升为福建省百强企业,2018年起连续6年纳税逾10亿元,持续位居全市纳税榜单第一名,累计纳税超百亿,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这个世界级工厂,也催化了整个涵江滨海新城的产业革命。在它的周边,莆田规画建设国家级特色啤酒小镇和以百威雪津为龙头的食品产业园,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打造一个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园区。
目前,百威雪津博物馆已经成为福建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超过7万人次,助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百威雪津的示范下,涵江区多家食品企业积极布局工业旅游,将生产线变成风景线。
「食品企业发展工业旅游,可以零距离向游客宣传品牌文化,还能带来旅游经济效益,所以积极性高、创造力强。」涵江区领导表示,以百威雪津为龙头引领的工业旅游新业态,将厂区变景区,用「工业硬实力」锻造「文旅软实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40年间,木兰溪畔的滩涂化作全球啤酒行业的「创新灯塔」。这里输出的不仅是每秒45罐的流水线效率,更是一种中国式现代化范本:以开放拥抱变革,以智造重塑传统,以绿色定义未来。当福建风味的精酿端上纽约餐桌,这座工厂已超越商业本身——它是一座城与一个时代共同书写的工业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