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荷兰安世半导体部分芯片与组件实施出口许可管制,波及德国汽车供应链。德媒指出,欧洲车厂制造的每辆汽车平均含有约600个安世生产的芯片,若出口限制持续,车厂恐面临疫情后新一波芯片荒。
安世半导体(Nexperia)原为飞利浦分拆出的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旗下部门,2017年独立运作,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以36亿美元收购。
该公司生产大量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与汽车电子系统的低价大宗芯片,如晶体管、二极管等。由于产品数量庞大、单价低廉,被德国业界俗称为「鸡饲料芯片」。
随着美中科技角力加剧,欧洲对中资掌控的半导体制造商日益警惕。荷兰政府9月底以防止技术外流为由,首次动用冷战时期制定的「关键物资可用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接管安世半导体欧洲业务并解除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职务。
作为反制,中国商务部宣布,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部分标准芯片与组件出口须事先申请许可。由于安世在全球标准型分离式半导体市场市占率约有4成,出口管制迅速冲击德国汽车产业。
根据德国产经媒体商报(Handelsblatt),BMW、奔驰(Mercedes-Benz)与福斯(Volkswagen)等主要车厂暂时仍能依靠库存维持生产,但因情势不确定,车厂须每日追踪供应状况。
BMW采购长马丁(Nicolai Martin)坦言,「这件事每天都在困扰我们」,目前公司已启动专责小组,也通过现货市场采购芯片,并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
福斯汽车发言人表示,公司至少可确保下周芯片供应,但形势仍在动态变化中,不排除短期内对生产造成影响。
奔驰生产与供应链管理负责人博泽(Joerg Burzer)则指出,这次问题与以往的芯片危机不同,并非产能不足,而是政治因素造成的供应中断。他说,企业虽可尝试分散供应商,但无法百分之百去风险,「只缺两颗小芯片,我们也无法组装整辆车」。
德国媒体警告,若中国出口管制持续,欧洲汽车制造商恐再陷疫情后新一波芯片荒。
明镜周刊(Der Spiegel)即以「安世半导体可能让德国一半经济陷入瘫痪」为题报导指出,德国汽车业长期忽视小型零件供应链的脆弱性。
报导分析,虽然疫情期间的芯片短缺危机已促使产业重新查看供应链依赖,但每辆欧洲制造的车平均仍含有约600个安世生产的微型芯片。
这些「鸡饲料芯片」虽单价低、应用广,却是汽车电子系统不可或缺的内核组件。也正因价格低廉与品项繁多,创建双重供应链以分散风险在经济上并不具可行性,使车厂在实务上更难摆脱对中国供应的依赖。
川习会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受供应中断影响的安世半导体客户可申请出口许可,以获取所需芯片,让德国汽车制造商暂时松一口气,然而这项新制度能否顺利运作仍是一个问号。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即表示,目前仍有多项关键问题如「新规何时生效?」未厘清,无法确定德国车厂近期能否顺利解除芯片短缺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