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飞机上又出现旅客不当使用充电宝(行动电源)的情况,6月13日,上海航空FM9449航班飞行过程中有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该航班机组人员迅速介入处置,旅客使用矿泉水接力协助扑救。据悉,该航班飞行、落地均正常。
综合媒体报导,同在机上的旅客王先生表示,当时飞机即将降落,有旅客使用充电宝充电,机舱内突然有烟雾弥漫,还能看到火苗,机组人员和旅客合力进行处置,机舱广播也提醒旅客保持安静。
据了解,仅在6月,中国就发生多宗同类事件。6月5日,南方航空杭州至深圳航班起飞后因充电宝冒烟返航迫降;6月10日,山东航空SC1159航班因充电宝冒烟紧急处置,乘务组快速控制险情。
飞机上充电宝的容量有严格的限制。中国民航局规定,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无需航空公司批准;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大于160Wh的充电宝不可以带上飞机。此外,在飞行过程中不得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
央视指出,充电宝主要由电芯、电路板和外壳组成。电芯的主要材质是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不合格的电芯和电路板都有可能引发自燃甚至爆炸。根据国家规定,正规上市的充电宝必须取得3C强制认证,并且标注在产品上。
如果充电宝外壳品质不佳,一旦发生挤压、冲击、摔落,充电宝内部电路和电芯极易出现短路、电芯漏液等问题,从而发生剧烈反应,就可能造成冒烟、起火、爆炸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