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降低对美国依赖,加速中国芯片自制率,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与吉利等主要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准备推出搭载百分百的中国制芯片车型,至少有两个品牌计划最快在2026年开始量产。
据日经亚洲报导,在中美之间紧张关系日益升高情势下,这项国产汽车使用自制芯片,是中国加速推动芯片自主计划一部分,并由工信部主导。
报导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完全使用国产自制芯片的中国汽车,首波投入量产由少数几家品牌先推出,之后则有更多制造商跟进。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新的政策目标,已设置在2027年前实现汽车芯片百分百自主开发与制造。
此一进度相较早前中方规画要求,今年国产汽车自制芯片使用率达25%的目标,呈现大幅提升。
不过,知情人士也指出,这项目标并非强制性要求,而更像是种政策框架,借此激励企业向北京显示其有能力达成相关目标。
目前,包括上汽、第一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吉利、长安和长城等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已被中国政府要求提高国产或本地开发芯片的使用率。
一位中国芯片开发商高层表示,他们的一些车企客户例如吉利已表态,若有可行选项,将优先采用中国制芯片。
知情人士指出,像广汽这类车企,正在与中国晶圆代工厂商紧密合作,例如中芯国际与粤芯半导体等,查看整体汽车芯片供应链,并推动本地开发替代品的验证工作。
中国汽车制造商长期依赖美国或其他外国制造芯片,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例如部分中国高端车款仍须使用辉达设计的汽车AI芯片,或高通提供的智能座舱与自驾相关芯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