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陕西榆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又称毛乌素沙地),经历70年治理,正逐步转为绿地。该沙地总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原为水草丰美的牧场,历经滥垦滥牧后退化为沙漠地貌,如今经由人力与科技双轨推进,植被覆盖率已提升至超过80%,预计2030年将达成100%治理,被誉为全球首个即将「消失」的沙漠。
据「新浪新闻」与「香港01」报导,毛乌素治理工程始于1959年,历经三代治沙人努力,沙区林地面积已达3.3万平方公里,年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加至450毫米。通过草方格固沙、飞播造林、光伏治沙等技术,配合无人机播种、植树机器人与经济作物栽培,当地生态大幅逆转。流动沙丘基本消失,黄河年输沙量减少4亿吨,北京年均沙尘暴天数从56天下降至4天,野兔、狐狸等多种动物亦重新出现。
这场历时数十年的绿色变革,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称其为「全球最佳生态工程」。根据NASA数据,2000至2017年间中国贡献了全球添加绿地的25%,毛乌素治理模式更被输出至非洲与中东地区,助力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不过学者指出,毛乌素属于「沙地」而非纯沙漠,治理难度相对较低,仍需关注生态脆弱性与气候依赖问题。目前陕西已划设生态红线并启动「二代林」改造,强化地下水保护与物种多样性。外界普遍认为,毛乌素的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重要参考,印证了「人沙共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