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足球联赛总决赛28日晚在北京亦庄登场,最大亮点是机器人球员不再依靠遥控器的控制,而是完全依靠AI自主完成比赛。参赛队代表和专家认为,现在的机器人足球队员仅接近五、六岁小朋友的足球水平,能够自主完成一些技术动作。未来要实现机器人足球赛更像人类足球赛,还需要在软件研发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预计5年内将实现满分10分的机器人足球赛。
新京报报导,比赛过程流畅,无论是球员犯规,还是罚球、点球、开球等,都没有太多「卡顿」。对此,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赛事负责人窦静表示,实现这一观赛目标是赛事保障的最大挑战之一,「要保证比赛的连贯性,现场就要尽量减少判罚。减少判罚的前提有三道门槛–机器人具备自主避障的能力,实现自主决策、自主站立,这些关键节点都为比赛的流畅性、激烈性提供前提条件。」
如何才能让机器人更像一名人类运动员?清华大学火神队队长王与时表示,为了让机器人自主完成整套技术动作,战队在算法方面调整了策略。同时,王与时与队友们也尝试新方法,让机器人行走、踢球衔接得更加自然,「现在这两个动作还有些分离,未来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够更加快速地走到球前面,并且将球踢出,让它更好地实现踢球的效果。」
大赛组委会运行主任、加速进化公司创始人程昊解释说,AI⾃主踢球主要依赖感知算法、运控算法和决策算法,「这其实和⼈类踢⾜球很像。感知算法可以让机器人了解球场上⾜球的位置轨迹和敌我情况,运控算法是⼀些踢球的技能,决策算法⽤来做出踢球、防守还是和队友协同配合的判断。」
如果把人类世界杯冠军比赛视为满分10分的比赛,现在的机器人足球赛能打几分?程昊认为,现在机器人足球队员接近五、六岁小朋友的足球水平,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技术动作,比赛则是1-2分。但是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预计用不了五年就可以达到10分的比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