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11日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保持了世界前列的位序。
西夏王朝于公元1038年建国,1227年被蒙古大军攻陷,此后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前后仅存续190年。
央视新闻报导,此次申遗的西夏陵共包含四大人工建造的遗存要素,分别是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以及32处防洪遗迹,还有一处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建筑基址,考古初步判断是与祭祀相关的大型场所。
此外,西夏陵遗址博物馆还存有7000余件可移动文物。整个遗址区面积达38.99平方公里,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可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见证,实证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表示,西夏陵遗址整个构成要素一部分是自然要素、一部分是人工要素,共同合成了西夏陵的独特景观。这次申遗是对西夏的重新认识,因为西夏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上没有记载,但它是与宋、辽、金同时存在的王朝。
报导称,20世纪30年代,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飞行员卡斯特尔飞越宁夏贺兰山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定格」下山脚下一片神秘建筑—圆锥形的「土堆」。此后,西夏陵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是在1972年至1977年间,考古人员第一次对西夏陵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发掘,证实了「嘉靖宁夏新志」所记载的西夏陵处于贺兰山之东,西夏陵的存在由此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