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陷入真假之争的青海「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刻石」,迎来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在1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亦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今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香港文汇报报导,邓超15日表示,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本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石刻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据介绍,「尕日塘秦刻石」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地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约200米,海拔4,306米,处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
文本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地面约19厘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本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本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将方□/采乐□/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专家此前表示,简单翻译就是秦始皇派五大夫翳率方士去昆仑采药。翳乘坐秦始皇37年3月己卯日的车到达这里,翳计算来程约250里。
邓超表示,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本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鉴于尕日塘秦刻石的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已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已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