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一名36岁的外送员,为了在晚高峰送餐时保持清醒,短时间内连续喝下六、七瓶功能性饮料。原以为能「提神续命」,没想到却因此中毒送进重症监护室(ICU)。医师检测发现,他体内的咖啡因浓度远超安全标准,尿液中甚至比血液还高,几乎到了致命边缘。
深圳晚报报导,这名胡姓外送员(化名)平时工作繁忙,常为多接单而熬夜。近日他在送餐途中感到疲倦,为提振精神,在短时间内连喝六、七瓶功能性饮料。当天晚上他并无明显不适,但隔天早晨被家人发现昏倒在地上,尚有意识,仅略感发烧。
没想到近中午时,胡男突然心跳加快、出汗发热,接着全身开始抽搐,头部和手部剧烈抖动,对外界毫无反应。抽搐情况反复发作,最后一次更持续半小时,紧急被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
报导指出,胡男送到医院时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医师判断为严重的中枢神经兴奋中毒,随即把他转入ICU,给予镇静药物、呼吸器支持与强化利尿治疗。
检验结果显示,胡男的血液、尿液中仍残留大量咖啡因,距离摄入时间已超过40小时。令人震惊的是,尿液中的咖啡因浓度竟高于血液,显示即使经过大量水化与促排,体内仍滞留巨量咖啡因。
根据测算,胡男短时间内摄入约300至350毫克咖啡因,约等于六瓶功能性饮料的总量。依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取量不宜超过200毫克,每日400毫克为上限。胡男一次摄入的量逼近危险区间。
医师表示,多数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及维生素B群等成分,其中真正「提神」的关键就是咖啡因。适量饮用能暂时提升注意力,但若短时间内大量摄入,会导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引发心悸、焦虑、失眠,严重时甚至造成抽搐与意识丧失。胡男的症状正是典型的「咖啡因中毒」反应。
经过医疗团队连日治疗后,胡男逐渐恢复意识,抽搐症状减轻,成功脱离呼吸器,生命体征稳定,后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
医师提醒,功能性饮料并非普通饮品,每日饮用量应严格控制,且不宜在短时间内连续大量饮用,「咖啡因代谢能力因人而异,有人喝两瓶没事,有人一瓶就可能中毒」。
这起事件也反映了基层外送员为生计拚命的现实。为了多跑几趟、赚更多收入,许多人长期透支体力、依赖能量饮料「撑」过去。医师呼吁,任何「提神捷径」都无法取代充足睡眠与合理休息,「不要让饮料变成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