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国会共谍疑云风波未息,国会「国家安全战略联席委员会」下周将举行听证会,查看英中关系及中国对英国安全的挑战,预定出席应询作证的包括英国外交、情报圈重量级对中事务专家。
国家安全战略联席委员会预告,应邀发表口头证词并回应提问的将包括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英国对外情报机关「军情六处」(MI6)前行动与情报总监殷克斯特(Nigel Inkster)、领导黎智英国际律师团队的大律师盖拉格(Caoilfhionn Gallagher)。
此外还有去年请辞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的前英国最高法院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以及英国反恐暨反制国家级威胁立法独立监察人贺尔(Jonathan Hall)大律师。
受英国外交部经费支持、旨在促进英中交流与「对话」的「英中协会」(GBCC),其董事长、通晓中文的媒体人希尔顿(Isabel Hilton)也获邀应询和发表证词。
委员会将查看英国政府如何在寻求与中国对话、以及强化应对中国所构成安全挑战之间,试图取得平衡。英国政府对中政策、该政策与英国政府外交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七大工业国集团(G7)成员对中政策的比较,以及英国法规是否能有效应对来自中国的间谍和干预活动、跨境镇压、智能财产盗窃等威胁,预计也将是讨论重点。
现任英国工党政府去年7月上台后,对北京频释出愿「稳定关系」、「重启对话」的信号,包括上台10个月内即有国家安全顾问和4名大臣级官员访中、中方官员访英次数和位阶有上升趋势,且与前保守党政府后期相较,更强调英中关系的潜在经济利益及相关安全风险的「可控性」。
此外,尽管选前一再标榜,将一改保守党政府对中国缺乏整体战略且过度热衷于「政治表演」,工党上台执政后,选前曾高调宣传的对中关系全面盘点(China audit)不仅运行过程遭批评缺乏透明度,盘点结果最终也仅「低调」以国家安全战略(NSS)中的寥寥几段对外发布,其他内容则被归类为「机密」。
有超过20年中国、台湾事务经验的前英国外交官彭朝思(Charles Parton)近日在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发表评论提到,已有2名主责业务与中国有关的英国高端官员证实,现任工党政府的对中政策是「尽可能少说」,但这样的静默可谓「震耳欲聋」、令人无法不注意到。
彭朝思另指出,按英国官方定义和惯例,能接触到「机密」数据的政务官和公务员极少,甚至是业务与中国有关的高端官员都未必能阅览。彭朝思问,若连他们都无法阅览,政府该如何确保跨部会在经济、安全利益及其他目标之间达成连贯一致的政策。
不过,英中关系近几周因为双方迟未能批准对方的使馆建案、国会共谍案在英国政坛和媒体引发轩然大波,以及中方被质疑从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英格兰曼彻斯特(Manchester)厂偷偷移转技术机密,再度出现紧张迹象。
其中,英国检方今年9月突然撤销对前国会议员幕僚凯希(Chris Cash)和教师贝瑞(Chris Berry)的起诉;英国政府遭质疑不愿明确定调中国对英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案件无法进入审判程序主因之一,而检方则遭批评法条解读和证据力判断错误,当初应让案件按既定时程进入审判,交由法院裁定。
凯希和贝瑞于2024年4月遭起诉,他们被控向北京提供有损英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资讯、为中方从事间谍活动。案件在即将进入审判之际突告「破局」,国会「国家安全战略联席委员会」已于10月中旬启动调查,检察总长巴金生(Stephen Parkinson)、副国家安全顾问柯林斯(Matthew Collins)等关键人物皆出席应询作证。
尽管英国政府曾遭质疑刻意让共谍案「办不下去」、以免进一步损伤英中关系,案件「破局」引发的国会质询和调查反而促使官方不得不正面回应舆论压力,而英国对中政策也可望获各界更详细、全面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