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名专家与内部人士表示,近期针对缅甸最恶名昭彰的网络诈骗园区的扫荡行动,引发一场前所未见的「抢人大战」,逃离的行骗者纷纷涌向邻近的诈骗工厂寻求「再就业」。
中央社引述法新社报导,近年来,网络诈骗园区在东南亚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精心设计的爱情诈骗与加密货币诈骗,吸干毫无防备受害者的血汗钱,造成每年数以十亿计美元的损失。分析人士指出,许多诈骗园区的员工是被贩运进来的,但也有人是为了高薪而主动加入。
10月下旬,缅甸诈骗工厂「KK园区」(KK Park)遭到扫荡,导致逾1500人逃到泰国境内—但仍有不少人选择留下,继续在黑市寻找新机会。
一名中国籍的诈骗工厂自愿工作者表示,10月23日,几百名从KK园区逃出的人抵达他所在的诈骗园区—该园区距离KK园区仅约3公里,吸引他们的是每月高达1400美元的薪资。
非营利组织「打击跨国组织犯罪全球倡议」资深专家陶尔表示,许多KK园区的行骗者「实际上又被其他诈骗集团收编」。「有些人正在寻找新的地点继续从事诈骗。他们可能把这视为一份工作。」
据一名专家估计,KK园区先前约有2万名工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公民。逃往泰国的人可能不到总数的10%。但留下来的人也不一定是自愿的。
那名中国籍的诈骗园区自愿工作者透露,在KK园区大批人逃离之后,当地武装团体立刻趁机捞钱—将失业的行骗者「转卖」给其他园区,每人最高可卖出7万美元。这些人究竟是被「挖角」的自愿者,还是被贩运的受害者,仍不清楚。
这名行骗者说,自从扫荡后,他「每晚都听到爆炸声」,但他认为那只是「做样子」,并非缅甸当局真正的取缔行动。
而随着诈骗人力持续流动—不论是被迫或自愿—人权倡议者表示,唯有从源头下手、追究幕后中国主谋的责任,问题才可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