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充满了不严肃和抽象气息的直播间九宫格里,相亲被转化成一场兼具娱乐性与实验性的社交实验,有人意外遇见对的人。而对身处虚拟爱情里的一些年轻人来说,爱自己,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直播间相亲最近火了起来。年轻的「95后」、「00后」们在短视频平台的群面相亲直播间里,无论才艺展示、即兴脱口秀还是深夜情感话题,似乎成了他们对「大厂表格式相亲」和「公园相亲角」刻板叙事的反叛。20出头的大学生、金融白领、二次元的coser……直播间的基因里天生带有互联网的包容,让他们从容地把传统婚恋的「条件博弈」用解构主义的狂欢重新书写。
「活不腻来相亲」的主播「活老师」是个「00后」,以前网名叫「活腻了去考研」。那是2023年,活老师正备考法学硕士,是小红书学习博主,也拉了学习群,群里几千个考研搭子们多数为女生,学习累了都嚷嚷着说想谈恋爱,活老师就在研究生初试结束第二天开了相亲直播,名字就叫「考研人的相亲局」。2024年过年时观看人数一度突破50万。
年轻人自我释放
说是相亲,其实更多是年轻人们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后的自我释放,喊麦、跳科目三、唱K,整活不断。随着直播次数增加,来的人愈来愈多,话题也不再局限于考试,生活中的压力、过去的感情经历甚至童年创伤,都可以对彼此倾诉。「文艺说媒」帐号的主播文艺开播的过程,也和活老师差不多,从学医、考研到闲聊、相亲。
直播间相亲就这么火了起来,「活不腻来相亲」和「文艺说媒」成为平台上排名前两位的相亲直播间,粉丝量分别为13万和7.9万,其中什么性格的人都有。文艺直播间里曾有位男士一上麦就说:「我想跟5号说一句,我愿意给你花100万(人民币,下同),去追你」;还有一位男嘉宾,大专毕业在家啃老,要求女方学历本科以上,买化妆品价格不能超过1000元。
「直播间里的人,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不一样,我会控场,会提醒大家甄别对方话语的真实度,也会引导说,先对自己有点要求再去要求别人,但是我不会去评判任何人」,文艺说,例如规劝那位没工作的男生「自己先找个工作吧」;愿意花100万的男嘉宾则很快被5号女嘉宾以「你用金钱来衡量,说明我们三观不是很适合,我明确拒绝你」婉拒。
叶琳琳在几个月前勇敢地进入直播间。叶琳琳是西北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远离老家的熟人网络,恋爱成了难题。直播间相亲是平台推送给叶琳琳的,旁观两周后,直播间里的松弛自由感染了她:「有人边刷牙边参加直播,还有人洗脸,有人刮胡子,活老师经常穿着睡衣播,好像回到了大学时候的寝室聊天会」。
在「活不腻来相亲」的首页介绍里就写着:这是个「不严肃相亲」直播间。
在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传播学教授刘胜枝看来,相亲这一传统民俗本身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而直播相亲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媒介化进程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电视相亲类节目受欢迎,但其入选嘉宾往往颜值高、表达能力强,注重展演性和「打造人设」,因此,并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
2024年3月,河南省开封市万岁山大宋武侠城线下相亲栏目「王婆说媒」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接地气版『非诚勿扰』」。刘胜枝认为:「王婆说媒」爆火,就是因为相对于电视相亲节目,它是普通青年可以登上的相亲舞台,并发展成为一个真实、高效的相亲活动。
而互联网更加便捷、公开、交互、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直接高效的直播相亲乃至「群面式」相亲应运而生,既可让人在不同选择间进行比较,避免了一对一的尴尬,还是零成本,且不必背负传统相亲模式中被安排的客体压力,完全符合当下年轻人「低能耗社交」的需求。
失败也能找搭子
不严肃的「直播间群面」像是年轻人在原子化社会的当下,给自己的情感自救,因为直播间用游戏化交互重构了亲密关系的创建逻辑,它不再承诺「精准匹配」,而是提供「可能性矿场」:相亲失败者可能收获友情,整活显眼包或许意外展露柔软内心,甚至催生出「直播间过生日」、「上班搭子」等衍生社交形态。
虽然「不严肃」,但它的成功率并不低。活老师直播间里成功牵手的情侣,已经有人到了见家长这一步。今年2月,文艺收到了结婚邀请,当时是女方在直播间介绍自己的经历——30多岁,靠自己努力工作买了房子,也努力生活,有一位男嘉宾进入直播直接就跟她表白,俩人很快奔现,最后步入了婚姻殿堂。
最近,「活不腻来相亲」直播间出现一位身患重病但拒绝病耻感仍勇敢追寻爱情的女孩子,让活老师非常受触动。她把那个女孩的直播片段做成切片,并在下面留言说:之所以不会很严肃地相亲,是想让大家能在直播间展示自己最轻松的状态,更希望大家去「享受过程,而不要焦虑结果」。人生本就不只局限于爱情,希望大家都能在直播间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