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电费的安全性引发广泛关注,而在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充电宝搭乘境内航班后,大量无「3C认证」的充电宝被机场拦截去了哪里也引来质疑。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充电宝疑流向二手平台,有卖家甚至以极具诱惑力的低价「论斤卖」;而民众想将手中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回收更是困难重重,「三无」充电宝的流向与处置乱象也需强力规范与监管。
单个售卖仅需几元
济宁新闻网报导,民航局规定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3C标识不清楚、被召回型号或批量的充电宝搭乘境内航班。新规实施之后,大量无「3C认证」的充电宝被机场拦截。与此同时,二手交易平台上突然出现大批二手充电宝,部分商品甚至直接标注「机场拦截」低价售卖。
在某知名二手交易平台搜索「二手充电宝」,页面随即弹出大量售卖信息。其价格之低令人咋舌:单个售卖的仅需几元(人民币,下同),按斤称重的十几元一斤,还有以盲盒形式销售的,十几到几十元就能买到两三个。多数卖家在商品描述中承诺「包能用」,但款式随机,并明确表示「不能保证带上飞机」。
询问该平台上所售二手充电宝是否有3C标识?几名卖家均回复「没有」。那么如此多的充电宝从哪里来,几名卖家避重就轻,有的称是「渠道货」,有的说是「翻新机」,更有甚者直接拒绝回应,以「不谈题外话」结束对话。
二手市场的充电宝与机场是否存在关联?民航局7月2日称,机场将设立旅客充电宝自弃、暂存区域,并提供寄递服务。安检时被拦截的充电宝,将根据旅客意愿处理。对于超过暂存期限和旅客自弃的充电宝,机场将统一销毁或与专业电池回收企业合作,进行报废处理与资源回收,过程中均会做好纪录,确保流向可追溯,杜绝私自处理导致的回流问题。
回收渠道尚存空白
鑫广再生资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先生说,他们和上海浦东机场有长期合作处理固定资产的电子废物等,但移动充电宝属于旅客自弃物,不属固定资产,目前还没有接到机场和其协商收充电宝的意向。
费先生称,一般处理充电宝的流程是拆解后分类利用,先以设备对不同品牌、型号的充电宝快速精准分类。针对电池部分,运用放电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电池内化学物质原有特性,为后续梯次利用或材料回收做准备;电路板则通过粉碎、熔炼等工艺提取贵金属。专业企业处理电子废弃物有严格流程,绝不会让处理的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
长期研究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承龙指出,目前关于充电宝小型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尚存在着行业空白,还没有一个行业的准入条件,建议可以在新政实施之际,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