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冶炼产业人士表示,高昂电价、加上科技大厂的抢电战日趋白热化,阻碍美欧政策制定者吸引冶炼业回流。
英国金融时报(FT)报导,为打破中国大陆对冶炼产业的掌控,美国和欧盟当局对铜、铝等金属的冶炼、加工和采矿项目,提供数十亿美元资金。而美国为保护本土产业,更对相关产品祭出惩罚性关税。但冶炼业高层表示,西方冶炼厂若要获利,需要更多政府支持,硅谷企业也正推高美国电力成本。挪威铝业巨擘海德鲁(Norsk Hydro)财务长克里斯多福森指出,「建厂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具有长期竞争力的电价」,电价占炼铝厂成本约三分之一。
他说,美国冶炼厂正和科技大厂抢夺电力合约,科技公司为了兴建数据中心,愿意出更高价,且「与铝业相比,科技大厂购电能力高多了」。一名资深矿业人士形容,「这不是美铝(Alcoa)对抗中国,是美铝对抗Google」。
根据美国铝业协会,冶炼厂需要取得每千度电(MWh)约40美元的长期合约,但科技大厂却能签下100美元以上的合约。能源顾问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表示,「大型客户为确保供给无虞,愿以溢价购电」,预期美国电价将实质稳步上涨。市场研究机构CRU集团资深分析师克里斯多福说,美国数据中心激增,「只会加剧对有限输电容量的争夺,进一步推升价格」。
尽管冶炼相当耗能,却是能源、国防与科技等许多产业所需金属的生产关键。中国主导该市场,欧美业者难与中国国家资助的新厂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