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腹之欲或许是生活中最容易也最难被满足的,在外打拚的人们经过工作摧残后,总希望能好好吃上一顿饭来犒赏自己,上门做菜阿姨及外卖骑手成为抚慰打工人们五脏庙的救星。不论是找阿姨上门做饭的年轻人,还是跟着平台跑单的外送员,他们都努力在现实压力下追求更好的生活。
忙了一上午,打工人中午该吃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五脏庙?外卖平台上看似五花八门的选择让人头疼,既要看店家评价,又得切换App比价,好不容易吃上一顿饭,吃进的也不一定干净健康。不想吃外卖,又不想做饭、不会做饭或没时间做饭,怎么办?爱动脑子的年轻人想到了新的解决之道——请阿姨上门做饭。
★比外卖便宜 又安心健康
每日人物报导,苏蕊(化名)的一天是从菜刀撞击砧板、水流刷过蔬菜、瓷碗碰撞筷勺的「白噪音」中开始的。每天早上7时,阿姨来到她上海的家准备饭菜,做好的食物可以分两餐吃,中午当其他同事还陷在选择障碍里时,她可以美美地吃着三菜一汤的便当。
现在愈来愈多年轻人开始请阿姨做饭,「在北京请阿姨做饭比点外卖便宜」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有北漂女孩现身说法:「阿姨100元(人民币,约13.7美元)一天,做一次够两个人吃两顿。在北京要是不想吃预制菜,至少四、五十元一顿。除了做饭,阿姨还能简单做些卫生,拖地扫地、刷锅洗碗。若两个女生合租请阿姨,费用平摊下来,比外卖便宜,又安心健康。」
报导称,请过阿姨的人,普遍有个共识—好阿姨难找。找阿姨不外乎几种途径:朋友介绍,通过中介公司找,还有一些年轻人在闲鱼、小红书上发帖寻人。
同样在上海工作的张梦梦(化名),她聘请的阿姨是从朋友那里「继承」来的。朋友要搬家,只好辞了阿姨,张梦梦赶紧和阿姨签了约,「在那之前找的几个都不合意」。
她看重与阿姨的相处,「有的阿姨会跟你吐槽上一任雇主,没有什么边界感」,有的阿姨不喜欢她家里养的猫,偶尔抨击几句。有些精明的阿姨会反向挑选雇主,不喜欢家里有老人的,「口味比较刁」,青睐年轻的两口子,「像嗷嗷待哺的羔羊,做什么都吃」。而张梦梦经过朋友严选的阿姨,喜欢猫,很有职业精神,会观察哪道菜吃少了,不满意会直接问,下一次就改,还会上网找菜谱。
★好阿姨难找 防套路踩坑
因为好阿姨难找,大部分人还是通过中介公司找阿姨,不仅要付中介费,中间可能还要费些周折,还要防备套路和踩坑。
为了找到好阿姨,苏蕊总结了一套方法论:找阿姨要避开晚间,这是用人的高峰期,价格不会便宜。于是她把时间段选定在早上7时到9时,「这对阿姨来说是一个外快,不影响白天正常的工作」。而找阿姨,最好从附近下手,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人员稳定,可信任度高。
选好了阿姨,接下来就是面试了。面试不能做大菜,而是要做家常菜,比如青椒肉丝,可看出刀工;又比如蛋炒饭,可看出对火候的掌控。反之,做佐料很多的大菜,「其实比较容易做得好吃」。
不少中介公司会在面试这一关使心眼,先推荐一个表现好的阿姨来面试,取得雇主信任,当签好合同、缴完中介费后,阿姨就找借口请辞。中介虽然承诺阿姨可换,「但后面换成怎么样,就不管你死活了」。
生活在天津的周周(化名)就遇到了这种套路。周周是在孕期找的阿姨,把第一任做饭好吃但有主见的阿姨换掉之后,来的阿姨烹饪水平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月后,她就中止了请阿姨上门做饭的计划,「好的做饭阿姨就跟好男人一样,是不在市场上流通的」。
报导指出,就算找好了阿姨,家里多了个人,有时也会增加沟通成本,甚至像又找了份「工」打。周周觉得每周五列菜谱跟写周报无异,还得费劲跑两三个超市把东西买齐,敲定之后要和阿姨沟通。如果碰上很有想法的阿姨,就像工作里匹配到无法顺利配合的同事,心累翻倍。
而上门做饭的钟点工阿姨,收入往往比住家阿姨偏低,稳定性也更低些。找她们的人多了,她们也会反向挑选客户或者考虑涨价。年轻人也不敢提出太「过分」的要求,像健身教练大米(化名)原本只要求阿姨做低盐低油的水煮菜,但到了后来也想变着花样吃到更好吃的食物,这样45元一次的费用就显得有些「压不住」。
★想好好吃饭 逛起菜市场
即便如此,有了阿姨做饭后,一些打工人开始找到好好吃饭的感觉,甚至开始逛菜市场。
张梦梦曾试图使用AI列食谱,但AI需要训练,时间一长,她发现不如自己去菜市场转转,也因此拓展了自己的生活圈。除此之外,她开始关注时令变化,春天吃春菜,入冬来一碗「春去冬来饭」;她甚至开始解锁大餐,去山姆的次数也变多了,「采购一些做大餐的东西,比如烤鸡和牛排之类的」。一日三餐中,她已对阿姨产生了依赖。今年她准备搬家,不敢搬远了,怕阿姨因距离远不来。
将做饭外包后,许多年轻人在异乡享受起「家」的感觉。苏蕊和阿姨合作了七个月,从一开始对于陌生人进入卧室会抗拒,到现在出门上班,也放心阿姨独自在家打扫卫生。人与人的信任、屋子里承载的日常,构筑起她对居住地的依恋,生活不再是点个外卖糊弄过去,异地生活的漂泊感经过胃的安定逐渐扎了根。
●京东外卖强势入局 骑手们真的埋单?
从2月官宣加入外卖市场后,京东不断掀起话题,不但宣布100亿元补贴、为骑手上社保,更与竞争对手美团隔空互呛,一次次引发民众对外送产业的关注。京东发送利多,创始人刘强东还亲自送外卖、请外卖员吃火锅,展现亲民态度,为的就是巩固外卖产业最关键的人力资源,但骑手们真的埋单吗?
澎湃新闻报导,深夜的上海曲阳路路口,灯火通明的消夜摊位前聚拢着还没下班的骑士。伴随呼啸而过的电动车风声,众包骑手阿龙(化名)说,「最近京东爆单了,感觉不错。」
阿龙展示了当天在京东平台跑完31单,获得了317元的收入,折合下来平均每单的派单收入超过十元。他说,美团、饿了么在同等条件下,每单派单收入没这么高。
京东外卖的强势入局,在骑手圈已引发震动。在接受采访的骑手中,不少人已经尝试过用京东跑外卖,但街头骑手明显数量更多的依然是蓝、黄两色(代表美团、饿了么),代表京东的红色十分罕见。
多数骑手对于平台选择持观望态度,「京东近期补贴多,但长期来看,几家平台都差不多。」骑手阿树(化名)坦言,「我没打算长期跑外卖,所以京东的五险一金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只关心谁更赚钱。」
报导指出,之前网络传出平台要求骑手「二选一」,但京东和美团都明确表示不限制骑手自由,并鼓励在各平台自由接单。阿龙展示了自己同时在「美团众包」和「达达秒送」接单的画面,「一般都会允许几个同时跑,哪怕真的不允许你跑,谁管得到啊。」
不过,也有一名骑手表示,有管理人员在内部群中发出通知:「不允许同时使用多个外卖平台。」
「最近从美团接到的单量少了。」阿龙抱怨说,在他看来,美团倾向于给团队派单,对兼职(给的)机会较少,京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举例说,以1公里的配送价格为例,目前京东普遍的运费价格可以达到七至八元,而饿了么、美团普遍只有四至六元,相比之下,京东的收入会高出不少。
相对的,京东的要求也比较严苛,除了要求取送外卖前必须拍照留影,对送餐的时间也比美团严格,一旦点击提前送达,罚款特别高。对于罚款的具体数字,不同骑手给出了50至400元的答案。
「现在去做京东的,主要是赶一波风口。」另一名骑手阿宇(化名)表示,目前京东在地图精确度上相较美团、饿了么有差距,「我们送外卖,地图是要精确到小区具体哪个楼的,京东的地图有时不准确,给跑单带来很多麻烦。」
报导称,实际上,许多骑手没有选择京东外卖的大多原因是「不习惯」,无论是地图、系统还是送外卖的模式,不少人都更依赖原有平台,不愿意进行太多改变。在收入方面,骑士们颇为认可京东近期在补贴下的投入,但长期来看,对于平台选择仍持观望态度。
先前京东宣布,本季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并承诺全额、足额缴纳五险一金,所有费用均由公司承担。但实际上,多位骑士对此似乎不那么在乎。
在不少骑士看来,五险一金并不是最急需的保障,更亟待解决的是复杂的配送系统,和「困在系统里」的算法和配送流程机制,例如罚款制度、配送时长、具体单价等。
在外卖产业中,骑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骑手对平台来说是资源,也是底气,哪家能拥有更多骑手,那么就必然在某些地区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盘和林分析,现阶段很多平台限制骑手工作时间,却不提高骑手订单收益和劳动时薪,导致骑手不得不多平台跑单,「京东如今采用了一种很聪明的办法,那就是以社会价值角度切入市场,博取消费者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