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一座城市每天努力地生活,还是搭乘一辆公交车和陌生人一起唱歌,一种自娱自乐又治愈了他人的幸福感,正逐渐在愈来愈多人的心中蔓延开来。
在中国已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四川省成都市,近来受到美国媒体纽约时报的关注。纽约时报在一篇报导中指出,这座曾被描绘成懒人的避风港的城市,吸引愈来愈多年轻人来此定居,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他们选择成都的原因是,相较都会地区,在这里能过上压力更小、更放松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不用花很多钱就能「及时行乐」、「幸福满满」。
★发展快速 具慢活特性
据纽约时报报导,中国西部城市成都正成为人口流动新热点。尽管薪资水准低于东南沿海城市,且其常因其慢节奏和悠闲的生活方式被调侃,被称做是懒人的避风港,缺乏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富裕沿海贸易中心那种不断进取、勤奋工作的文化氛围等。
但过去五年,成都人口激增30%,达到2150万;房价逆势上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危机中罕见的亮点,吸引大量年轻人移居或回流定居。
甚至在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前,就已经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远离一线城市高度竞争性的工作文化,选择在成都过上更放松的生活,这座城市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美誉。如今,成都已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其中还有一个大环境的背景。报导认为,美国总统川普政府对中国祭出高关税同时,中国国内经济陷入困境,消费者一直不敢消费,无休止的工作日和在拥挤、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中挣扎,已经不能保证可以换来更高的薪水和成功的事业。过去四年,另一个内陆城市、湖北省会武汉的人口也显著增长。
成都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的吸引力,反映出年轻人中逐渐萌芽的幻灭感:他们看到中国经济已经无法像父辈时代那样创造大量机会。成都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其他主要城市,职业晋升机会也更有限,但这里的生活压力较小。
★三大优势 注入新活力
报导分析指出,成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源自于三个优势。首先,相较一线城市,这里的生活成本低且压力较小。
「成都在各个方面都对年轻人更友好,」澳门大学历史教授王笛说,他撰写过大量关于这座城市的著作。他将成都比作美国德州奥斯汀—另一座以拥抱艺术和反主流文化著称的城市。
随着外来人口和返乡者的涌入,成都房价的涨幅超过中国其他所有主要城市。房地产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成都住宅每平方米均价上涨16.8%,而中国1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涨幅为5.4%。
36岁的胡胜(音)从四川省内一个较小的城市搬到成都,从事建筑和装修行业。他一直在寻找一套三居室公寓,但他说,优质房源很快就会售罄,「现在买房的人很多,大家都在抢着买房子」。
但即使如此,房地产市场数据提供商中国指数研究院成都分院总经理黄雪(音)表示,相比其他城市,成都的房价与工资水平的匹配更合理。她也指出,归根结柢,人们选择成都的原因在于:在中国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人们应该及时行乐」。
其次,成都市的经济结构更具抗风险特性,也吸引着在变动起伏的经济大环境下,寻求稳定的年轻族群。
成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0%,在国际地缘政治波动中表现稳定。成都的娱乐产业也十分繁荣,今年上映后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电影的动画片「哪吒2」,就是由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制作的。随着成都成为电子竞技产业的中心,它也成为了电玩游戏开发的枢纽,为就业注入新活力。
而且,成都长期在国家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政府大力投资,将国防和运输制造业转移到内陆,以保护这些关键产业免受潜在外国侵略者的威胁。
报导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承诺要加强半导体等尖端技术产业,并减少对外国公司的依赖。经济学家推测,对国内战略产业的类似关注可能会将更多企业带到成都及其他内陆城市。而成都不像其他地区那样依赖制造业,这使其在与美国的关税战中免受最具破坏性的影响。
第三个优势是丰富的文化与生态资源所营造出的「幸福感」。
在中国政府的管控下,成都仍拥有活跃的LGBTQ群体、繁荣的嘻哈文化和许许多多的茶馆。当然,还有大熊猫,成都生活着数以百计大熊猫。据中国官方媒体报导,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去年吸引了超过1220万游客。成都的各种博物馆也颇具特色,例如结合科技与来自各国骨董乐器的成都芯智能音乐博物馆就是其一。
★巴蜀味浓 又有国际范
报导引述30岁的艾玛·马(音)说,三年前,她从北京搬到成都,与伴侣一起经营一家制作音乐影片的工作室,她租了一套两居室,每月租金约2900元人民币(约403美元),这笔钱在北京租合租房里的一间卧室都勉强。她和伴侣还雇了一位「阿姨」帮忙做一些杂事,并给他们做晚饭。
艾玛·马说:「我觉得在这里,获得快乐不需要花很多钱。」
王笛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上海等城市被封锁数月后,中国人对慢生活的负面看法已发生改变。他说,成都的日常生活相对稳定,曾经被认为是枯燥的,如今却愈来愈有吸引力。
特雷热·吴(音)2018年离开成都,去上海做电脑程序员。他说在那里的生活并不愉快:房租昂贵,听不懂上海话,而那些著名景点他很快就厌倦了。两年后,他搬回了成都。当时公司正在扩张,他获得了调职机会。
特雷热·吴说,2022年,他在成都买了一套公寓,花费约220万元,同样大小的公寓在上海的价格是这里的三倍。「我在这里的工资足够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说,「我在成都的生活幸福满满。」
另据成都日报报导,由新华社旗下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去年选出「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再度上榜,至此,成都已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当时在现场致辞时表示,成都,一面是「快节奏」、一面是「慢生活」,快慢之间击打出幸福的律动节拍;一面是「历史感」、一面是「向新力」,新旧承转铺就了幸福的未来之路;一面是「巴蜀味」、一面是「国际范」,开放多元绽放出幸福的千姿百态;一面是「都市感」、一面是「自然美」,城园相融编织成幸福的锦绣画卷。这座「平行城市」正因多姿多彩而幸福满满,快慢之间,展现更充实的「一城千面」幸福内涵。
●乘客都是主唱 山东日照公交车「一元演唱会」火了
有些时候,心态好,就能觅得快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也能拉着陌生人一起唱歌,获得一种没有距离的城市幸福感。38岁自称「野生音乐人」的张文汇,日前就和几个音乐伙伴大胆尝试在公交车上带领陌生人唱歌,帮「打工人」缓解压力,没想到,公交车上的「一元演唱会」火了,愈来愈多人加入这「音乐巴士」,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5亿次。
据封面新闻报导,张文汇创作的歌曲曾被电影「烈火英雄」选为主题曲,也曾主演方言短剧「坏才刘科学」。目前,他在老家山东省日照市的一家传媒公司上班,不过,他并没有抛弃音乐。一个多月前,他和几个音乐同好谋画了一件事—在公交车上带领陌生人唱歌,帮「打工人」解解压。
4月中,他和朋友们登上日照6路公交。没有事先沟通,张文汇开场就对着乘客说:「大家是不是刚下班啊?累不累啊?这样,我唱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家一起唱好不好?」
第一条视频中,每个提问都无人回应。不过,他没有给自己尴尬的时间,话音刚落就唱了起来,紧张感也在歌声中慢慢缓解。回想起当时,张文汇事后说,「我没么『社牛』,当我举起相机录制的时候,是很紧张的」。
张文汇选择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且比较励志的歌曲,比如,「我的未来不是梦」、「老男孩」、「凡人歌」或「真心英雄」,「有的人会唱就加入,有的可能不会唱就会当观众,给我们鼓掌」,让他欣慰的是,大家都很接受这种形式,没人排斥他们。
慢慢地,他的开场白有人回应了,加入唱歌的陌生人也愈来愈多了。
有一次,张文汇刚带领大家唱完一首歌,一位来自天津的70多岁的老伯自顾自地唱起「我的太阳」,还是意大利语,把车上的人都震撼了。
「这让我觉得做这件事特别有意义,」张文汇说,「你知道晚高峰的公交车上是很沉寂的,大家没有任何沟通,很冷清,甚至死气沉沉的,但是一首歌曲后,整个车厢就会热闹起来。」
不仅是在车里,他拍摄「一元演唱会」视频被发到网上后,也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听哭了」。张文汇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如果有个视频可以让大家掉眼泪,短暂地发泄一下,挺好。
从第一次带着歌声登上公交车至今,张文汇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九条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次,其中一条视频的点赞量超过96万,「我没想到大家么喜欢,真的」。
现在,张文汇和伙伴们每周五的晚高峰,就会随机登上一辆公交车唱歌,有时周二也去,他也成了公交车司机和当地市民熟悉的人。相关部门还将6路公交的一辆车打造成「拾光音乐巴士」,他们会在群里发活动通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来参与。
「音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张文汇说,在他看来,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不管是哪个国家、么职业的人,都能通过音乐交流。也是音乐,拉近了公交车上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张文汇表示,6路公交东西向穿越日照主城区,终点就在海边,「希望大家不开心的时候,花一元坐上公交车,听一首歌,到终点下车看到大海,所有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如果在周五的晚高峰坐上山东日照的公交车,那么将有可能邂逅一场票价一元的演唱会,主唱就是车上的每一位乘客。